趨勢、變化、危機之下,你必須具備這三個能力

趨勢、變化、危機之下,你必須具備這三個能力


趨勢、變化、危機之下,你必須具備這三個能力


這次疫情,我的感觸很深。


當大家本以為疫情在咱們國家被遏制在好轉,但全球性的疫情在大爆發。


我們還沒來得及接受國內疫情給生活帶來的各種變化,還沒來得及做一場深入的拷問和思考,又發現全球的這場疫情波及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


每個人的個體命運,與他所處的時候息息相關。潮流和趨勢幾年一變,每一代人都有屬於每一代人的機會。比如第一波進入互聯網的人,第一批做電商微商的人,炒房的人,大多都賺到了錢。


每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大部分情況下,能做出點成就的、可利用的黃金時間大概30年左右。人的一生,因時代機遇給你的重要機會(甚至決定人生走向和命運)會有3-4次左右,上學選專業、選工作和行業、跳槽、創業與做生意、轉行等等。


各行各業的發展常常是像波浪一樣,一波一波趨勢襲來。一個新趨勢來了,然後就變了天,延續幾年,又變成了新的常態。接著,再來一波新趨勢繼續改變。如果你抓住了變化的趨勢,就抓住了時代賦予你的機會。


趨勢、變化、危機之下,你必須具備這三個能力


學會接納和改變


胡潤研究院今天剛剛發佈了《疫情兩個月後全球企業家財富變化特別報告》,研究了胡潤全球富豪榜上的企業家截至2020年3月31日兩個月內的財富變化:“全球百強企業家近兩月財富損失2.6萬億人民幣,86%的人財富減少,蒸發了過去兩年半所創造的財富,相當於每人每天損失4億多人民幣。”


再來說說我們的的股神巴菲特先生,巴老先生的伯克希爾公司在4月初,不得已以每股26美元的價格“割肉”。此外,還拋售了西南航空股票。這是疫情以來,巴先生如此大規模拋售航空股。


巴菲特3月份還曾聲稱不會出售航空股,但美國航空業的窘境讓他們的態度出現了180度大轉彎。這個時候,伯克希爾拋售航空股,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他們對美國航空業的悲觀預測。這其中的考驗是,他們能夠接納美國新的形勢變化,放下過去的決定,然後果斷迅速做出改變。


就像從大多數機構預測的一樣,美國疫情愈發嚴重,經歷這次打擊後,就算航空業要回到正軌,2020年快將過去大半,到了2021年、2022年,航空業或許才將重回正常軌道。


麥考萊說過一句話:“一個單獨的激浪或許會很快平息,但是潮流卻永遠不會停止”。所謂形勢比人強,就是趨勢就像永遠不會停止的潮流,即便是人力也無法與之相抗。


這次人類面臨的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政治問題,而是自然界在說了算。


我們接受不了自然界帶來的危機、經濟形勢的殘酷,接納不了行業的更新迭代,接納不了職場新人輩出,接受不了比你更優秀的人,自然也就接受不了這個世界要說明的真相。


只有接受了這個世界無處不在的趨勢、變化、危機,我們才能以積極的能量做出改變。話說,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又比如疫情之下的機會:疫情之下,我國成了跨境資本最佳的避風港;而且我國金融逐步對外開放……


這個時候,不僅僅是資本的開放,不光錢要進來,還有世界先進的技術、風險控制方法、更加創新的產品和優秀的管理經驗等等都要進來。


這樣,我們不用只盯著滬深那邊個A股B股、險種啊、那些個房子啊,可供我們選擇和避險的工具和品種會越來越多。


對於股民來說,證券行業開放的好處就是,讓國內更多的金融機構尤其是證券公司、銀行,不得不在競爭中提升業務能力,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那些個金融機構被逼著也不得不快速成長和創新,因為不成長不創新,就要被出局,玩不起了。


對於投保人來說,我們目前的保險險種主要是中國平安、人壽等等,外資保險進來,當前保費高就是因為缺乏市場競爭,市場競爭更加充分,也會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我一直相信,我們不是企圖改變世界、改變別人,而是改變我們自己。當我們做出改變的時候,才能在危機或機遇來臨時候清醒地抓住。


趨勢、變化、危機之下,你必須具備這三個能力


自我更新能力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我們讀書的時候,一個星期看次報紙新聞,還可以侃侃而談,但現在如果哪天手機網絡斷了,就感覺與世隔絕了。


人在一個地方呆久了,又常做重複性工作,往往會習慣把一年經驗用五年當做是成績。其實他們在學習時間上是稀缺的,在深度思考上是稀缺的,等到變了天,就束手無策了。因為,已經溫水煮青蛙變懶了。


總之,年紀大了,時間長了,會越來越死抱著舊有的觀念一塵不變;再後來很多人可能會不思進取,放棄主動學習。


像我自己,離開了原來大公司大平臺,沒有了公司的背書,靠的只有個人品牌和口碑。而個人品牌的樹立,前期絕對離不開學習力,學習新知識這是一種自我更新的能力。


它讓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醒我時刻要保持對行業最新動態的敏感,要及時瞭解到自己在整個行業中所處的位置,要清晰地明確自己和別人的差距,這樣才能針對性地通過學習和訓練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讓自己在行業和領域中立足。


不努力提高自己的眼界,反而聽別人說股市賺錢,就盲目投錢進去;看到互聯網很熱,就自己想創業。這樣的人,不知道要死上多少回。可是現如今變化太快,容不得我們不停地試錯啊,如果那樣,和盲人摸象又有何區別呢?


而且,要做一名好的風險投資人,得通過學習不斷訓練風險投資人的基本思維。這一群人是站在未來看現在的人,他們要經受考驗的核心能力就是看趨勢、看未來。


他們投進去成百上千萬美元給早期的滴滴,給早期的摩拜單車,就是篤定未來趨勢會是這樣,希望他們成長為將來的阿里巴巴。未來是不確定的,那就要深入的研究,去調研,去把握人性,去琢磨商業。而風險的回報則是巨大的,當然,也可能會有巨大損失。


而這所有的背後,就是你有節奏地給自己設定學習計劃,不斷自我學習、更新知識、完善認知體系、提升思維來做到自我完善的。


趨勢、變化、危機之下,你必須具備這三個能力

選擇大於努力


每個時代,“小富看努力,大富靠趨勢”。若想要取得成功,固然要靠個人的努力,但也要考慮歷史前進的方向。


正所謂”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能成為一個時代領軍人物,說到底,都是對時代趨勢極為敏銳的人,會了解抓住行業發展的週期性。


不同行業發展存在週期性。在充分高度競爭的經濟環境下,汽車誕生之前,歐美的馬車製造業是何等的輝煌,然而直至今日,連傳統汽車業業進入生命週期的穩定期了。


20世紀70年代,美國大學開始陸陸續續配備計算機。1967年,比爾蓋茨轉入西雅圖湖濱學校,那年,普遍富裕的家長義賣出了3000元美金,學校決定建了一間電腦室。由此,比爾蓋茨就對電腦編程開始感興趣了。他走在了一代人的前面。個人電腦時代的開啟,也讓硅谷一代人得以崛起。


現在有一種論調,是說不要低智商的勤奮,其實強調的就是要抬頭多看看天,多看看接下來的發展趨勢,要為未來做準備,要讓當下有危機意識。


除去智力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習的思維不對,沒有時間讓自己停下來進行思考……思考”方向在哪裡“,思考“做這件事情的意義”,思考“應該掌握哪些重點”,思考“應該在哪些地方仔細鑽研”等等。


方向很重要,方向對了,越努力越容易成功;反之,一旦選錯了方向,越努力、越拼命,就會離成功越來越遠。


假設:現在給你一個機會,讓你穿越回1996年,那時候正有個叫馬雲的業務員,剛創建中國黃頁,揹著挎包掃樓跑業務,可他的業務並不順利,不斷被拒絕。


如果你能穿越回到過去,你會選擇對他傾囊相助嗎?



我是熊公子,一個有故事的80後創業者,奮鬥女青年,風險投資人。曾就職知名券商、上市公司從事金融投資。歡迎關注@銀河系攻略,練就「錢找人」的硬核功夫,玩轉不一樣的人生資本江湖。


趨勢、變化、危機之下,你必須具備這三個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