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模糊的边缘

据说关注上面蓝色字的人,拍照都越来越好看

一千零一夜 | 被模糊的边缘

一千多年前是宰相的女儿在给国王说故事

如今其实是Eva在给你们说故事

当然了

看的是李少白的照片

说的也是他的故事

每晚Eva挑几张被打动的照片

说一说照片背后的一千零一夜

第一次看到丁立人老师的画作时,确实有被震撼到,在以往的观看经验里,中国山水画多半以灰白、俊秀、尖锐为主,而在丁立人老师这里却大相径庭。

一千零一夜 | 被模糊的边缘
一千零一夜 | 被模糊的边缘一千零一夜 | 被模糊的边缘

在他的画里,消弭了立体感和界限分明的线条,转用柔和的线条萦绕在活泼又自由的蓝、绿、红色之间。

一千零一夜 | 被模糊的边缘一千零一夜 | 被模糊的边缘

他的天台山系列,着实不像一位老人的笔触,俏皮活泼纯真,如自由的灵魂在飞扬。他说,我初次上天台山,时在 1938 年,我年八岁,那时的天台山不同于今天的天台山,那时的天台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有道是第一印象最深刻,一辈子都忘不了,天台山的第一印象确是起到这样作用。以至后来,我数次去天台山,全无印象了。故此,我画天台山全是那时的山,那时的寺,那时的塔,那时的树,那时的水,那时的云......还有那时的僧人。

一千零一夜 | 被模糊的边缘

丁立人;1930年生于浙江台州,六岁习画,曾就学于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及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他对中国的三代玉器、秦汉石刻、近代木版年画、剪纸以及非洲、爱斯基摩人艺术等兴趣浓厚,作品涵盖重彩、油画、版画、水粉、剪纸拼贴、综合材料乃至立体木雕、石雕等各个门类样式。

画家用画笔画下脑海中一直难以忘却的景色,笔触间保留了当时的情绪与感悟,摄影家也可以如此。当然,这首先与被拍摄物有关,棱角分明的建筑上很难做到,可以转向大场景的风景和柔和的水、雪身上。

一千零一夜 | 被模糊的边缘一千零一夜 | 被模糊的边缘
一千零一夜 | 被模糊的边缘

除了柔和的线条边缘外,丁立人老师的蓝、绿、红等色块的处理也十分的妙。把重彩的感觉发挥得如此丰厚,色彩与笔触,造型与意味,还有线与面都充满了浓郁的绘画性,呈现了关于心性的纯真之境,每一幅都很精彩。

一千零一夜 | 被模糊的边缘
一千零一夜 | 被模糊的边缘一千零一夜 | 被模糊的边缘

蓝色调多展现宁静,黑白多为静谧,红黄多位动感与热烈。但若进行组合,就可以将画面进行中和,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你的心情与情绪,都自然的被流露与记录了。

一千零一夜 | 被模糊的边缘一千零一夜 | 被模糊的边缘
一千零一夜 | 被模糊的边缘一千零一夜 | 被模糊的边缘
一千零一夜 | 被模糊的边缘一千零一夜 | 被模糊的边缘
一千零一夜 | 被模糊的边缘

摄影是对具象事物的记录,但一定高于记录。当镜头与当时的景色的温度与你心境很好的融合时,就会出现一副艺术作品,模糊于绘画与拍摄之间。

—— E N D ——

给李少白老师和Eva打赏

(长按打赏码)

一千零一夜 | 被模糊的边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