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帶路洗劫圓明園,最後當著恭親王面說出清朝滅亡之根本

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因其亡國最後將中國帶入百年屈辱,出現過中興之象卻未能把握最後的機會。一味的自大及統治者的腐敗,致使王朝由內而外腐敗到底,清朝百姓在背完三座大山後,清朝再也沒有底層的支持,最後在困苦中亡國。更使得中國在列強的槍炮下淪為笑柄,而其中有太多的亡國之象都是前所未有的。

此人帶路洗劫圓明園,最後當著恭親王面說出清朝滅亡之根本

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反應最快的就是議和,最後聯軍洗劫紫禁城,更加是搬走了當時盛極一時的圓明園。在英法聯軍進攻的過程中,自然少了不了“漢奸”,其中在野史記載中,有一個人引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此人便是龔半倫。龔半倫是純粹的“官二代”,半倫是他晚年的號,原名龔橙又名龔孝拱,父親是龔自珍是清朝相當有名的官,他亦推行改良民主。但是龔半倫卻在如此的書香世家中沒能安穩走上正軌,他自幼博覽群書,相當的聰慧,而就是一次科舉失敗後,就直接放棄了所有的科舉想法。

此人帶路洗劫圓明園,最後當著恭親王面說出清朝滅亡之根本

也許他跟他父親一樣,對於清政府的腐敗也瞭解,他的父親龔自珍也是因為看透了清政府,多次上文抨擊朝政,後來受排擠。古人云名父之子多敗德,龔半倫是真的完美詮釋這個,他似乎對於所擁有的東西都不在意,除了他的小老婆。龔半倫實在是完全浪費了他的天賦以及他的家族背景,他年紀輕輕就掌握了多種外語,更加是有一口流利的英語,所以這也就讓他成為了一個給英法聯軍帶路的“翻譯官”。

此人帶路洗劫圓明園,最後當著恭親王面說出清朝滅亡之根本

因為生性浪蕩,哪怕父親勸他好好做學問,他就是不聽,而是拿著家產跑到了上海過著花天酒地的日子,過得渾渾噩噩。而就在他最為落魄的時候,投靠了英國公使,所以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做成了最好的翻譯官,也就是他向英國人描述了圓明園作為奇觀,英法聯軍對他描述的財寶相當的嚮往。在帶著英法聯軍搶掠火燒圓明園的時候,他一馬當先,進去搶掠財寶大發國難財。實在是給他父親的愛國之心蒙羞,一場火燒在了中國百年屈辱史上,而龔半倫的賣國行徑也使得他被釘在賣國恥辱柱上。後來他更加是代表英法聯軍與清政府談判,在談判過程中更加是百般刁難,負責談判的恭親王對他的行徑是恨之入骨。

此人帶路洗劫圓明園,最後當著恭親王面說出清朝滅亡之根本

恭親王奕訢認為,一開始這些歐洲人只想開通貿易,而就是因為有龔半倫這種小人的唆使,他們才會決定搶掠紫禁城。所以當面痛罵龔半倫:“你等世受國恩,卻為虎作倀甘做漢奸!”龔半倫應該早就想到了自己漢奸的名頭是甩不掉的,立刻回答:“我們本是良民,上進之路被爾等堵死,還被貪官盤剝衣食不全,只得乞食外邦,今你罵我是漢奸,我卻看你是國賊。”此番對話不論如何,都無法推脫龔半倫賣國求榮的事實,雖然朝廷壓榨百姓,但是他出身名門絕對不會是報國無門的,而是走錯道路。反觀這段話也不無道理,一個名門之後,卻最後還是在層層剝削中看透清廷,最後還是選擇了乞食外邦,由內而外的腐敗才是清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人帶路洗劫圓明園,最後當著恭親王面說出清朝滅亡之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