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脚马皇后"马秀英,比脚更大的,是她胜过男人的心胸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孤女到开疆辟土的一代贤后,马秀英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她的淳朴亲民让她深得民间百姓的爱戴,她的仁德善良更让她成为了后世后宫的表率。

马秀英,安徽宿州人氏,父亲逝于乱世之中,被同乡郭子兴收为养女。马秀英自小聪敏伶俐,女红一学就会,诗书一点就通,加上容貌姣好,生性乖巧,郭氏夫妇对她是宠爱有加。后来,成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糟糠之妻,也就是在坊间流传甚广的"大脚马皇后"。

在那个以"三寸金莲"为美的年代,成为皇后的马秀英却长着一双标志性的大脚,所以被后人津津乐道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这位"大脚马皇后",比她脚更大的,还要数她胜过男人的心胸。

辅佐夫君平天下,赢得民心定江山

元朝政治腐败,税赋重如泰山,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实在无法忍受,于是,便纷纷揭杆起义。

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在当地声势浩大,家境贫寒的朱元璋在家人相继饿死后也前来投奔。朱元璋有勇有谋,在军中表现出色,连续立下战功,深得郭子兴的赏识,于是,他便将养女马秀英许配给他为妻。

马秀英学识过人,而朱元璋出生卑微,其貌不扬,甚至连字也识不得几个,但她并没有因此而看低他,婚后,她不但非常尊重自己的丈夫,还手把手地当起了他的老师。

随着势力不断壮大,红巾军建立了政权,拥立韩林儿为帝,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接手他的旧部成了统领三军的大元帅。不断的征战,朱元璋的功劳越来越多,威信也越来越高,时间久了,免不了就会产生了夺取天下的野心。

在朱元璋征战的过程中,马秀英时时叮嘱丈夫起义只是为了推翻暴政,欲成大事,万万不可因杀戮而失去民心。朱元璋深以为然,主动约束手下军队,对老百姓更是秋毫无犯,他的军队也因此深受百姓的拥护。

乱世之争,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实力越来越强的朱元璋先是脱离了韩林儿,自立为王,后逐个击破了包括陈友谅在内的各路割据势力,并在与元朝的决战中大获全胜。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话一点也不假,对于明朝的建立,朱元璋要是没有马秀英的倾心辅佐恐怕也是很难成事的。

节约花销济民生,不为娘家谋福利

朱元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时年36岁的马秀英自然就被册封为了皇后。

天下初定,国库虚空,草莽出生的马秀英虽说已经贵为国母,但她在生活上仍然还是一贯的节俭,衣服破了补补再穿,还把旧料做成被褥继续使用,跟普通百姓的生活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

有一年多处大旱,朝廷上下不得不到处筹集粮食银两赈济灾区。事后,马皇后提醒朱元璋说天下许多事情必须要做到未雨绸缪,如果平时就做好储备,何至遇事如此慌乱?在得到朱元璋的认可后,马秀英就号令宫中节约花销,把省下来的钱粮作为受灾时百姓的不时之需。

另外,马皇后还提醒朱元璋要加大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明朝太学落成后,在全国选招学生数千人,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马秀英建议在各地设立专门的"学仓"以供给太学生父母妻儿的日常物质,让他们专心为朝廷做事,因此,明朝的饱学之士较历代都多。

进宫时间久了,马秀英也会时不时地想念起自己早逝的亲身父母以及失散的家人,得知这一切的朱元璋便准备派人去察访她的家人并要封赏她的亲戚。

马秀英虽然思念自己的亲人,但她认为后宫外戚容易干政,于是恳求朱元璋不要这么做。

后来,朱元璋替马秀英的亲身父母设立了祠堂,并进行了追封,而"后宫不得干政"却作为皇室的一个祖训留存了下来。

后宫嫔妃同等待,子女教育不偏私

谈及后宫,恐怕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充斥荧屏的"宫斗剧"了,但是,在马皇后的治下却是一团和气一片和谐。

马秀英,作为历史上一位出色的皇后,贤德大度的她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地厚待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在后宫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同等对待每位嫔妃,就算是普通的宫女,她也会一样对待,并不认为她们跟嫔妃有贵贱之分。

马皇后把后宫管理得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她与其他嫔妃相处和睦,受她的影响,嫔妃们之间也相处得十分融洽,因此,朱元璋儿女众多,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无与伦比的。

马秀英在后宫威信颇高,在众多皇子公主的眼里,她既是一位慈爱敦厚的长者,也是一位严厉有加的皇后。她对所有嫔妃的子女,甚至就是朱元璋收的义子也跟亲儿子一样的对待,但对他们既有关爱也有严加管教的时候。

在众多的儿女中,勤俭自理是肯定要做到的,哪怕是公主,马皇后也绝不娇生惯养,她要求她们必须学会针线女工,能够自己制作衣物,而不是养尊处优。对于皇子,她更是注重管教,要求她们仁厚处事,规矩做人。

有一次,作为老师的李希颜因为一位小皇子太过顽皮就对他进行了体罚,朱元璋得知后大怒,便准备惩罚他。马皇后劝阻说小皇子从小矫纵,李希颜只是尽了为人师的本份,非但无过,而且有功。

朱元璋听后也觉得有道理,便不再责罚,还提升了他的官职。

力保无辜减杀戮,仗言直谏施仁政

朱元璋在位后期,他总是担心朝臣会功高盖主,在他的心目中,既然当年他可以夺取别人的江山,那么,别人也就有可能会篡夺了自己的皇位。

生性多疑的朱元璋,他认为只有施重典才能警世人,于是一生气就要杀人,许多朝臣因此无缘无故地掉了脑袋,一时间人心惶惶,不少老臣干脆就提前辞官告老还乡了,太子傅宋濂便是其中的一位。

洪武十三年,因胡惟庸案,宋濂的长孙宋慎牵连其中,此罪株连九族,按律就要被判处死刑。宋濂虽说早已经返回原籍压根儿就不知道京中事务,他与胡党更是没有任何瓜葛,但却因为受到株连,朱元璋也执意要处罚他。

听说此事的马皇后立马出面劝阻,但盛怒之下的朱元璋一心只想着严惩胡党,根本听不进她的话。她认为普通的老百姓尚知尊师之礼,自己是明知宋濂冤枉却不能保全,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她只好以为先生祈福为名绝食,这才让朱元璋动了恻隐之心,赦免了宋濂的死罪。

其实,江南首富沈万三也正是因她而获救的。当年,朱元璋建设京城,为讨皇上欢心,他主动出资帮助修筑城墙,可能一时太得意了,竟然提出还要出资来犒赏军队。沈万三这真是"马屁没拍好拍到马蹄上"了,不是马皇后尽力替他开脱,只怕是免不了会因"图谋造反"而被杀了!

马皇后不但劝阻了朱元璋的杀戮,还积极建议他完善法制,减少极刑,施行仁政,依法治国,这才有了明朝初期的一片繁华。

马秀英,这位史上的"大脚马皇后",她不仅成就并辅佐了一代君王,更重要的是她富贵不忘本,时时以社稷为念、以百姓为念,一生为天下苍生耗尽了心力。她之所以能以贤德之名载入史册,并不是因为她的"大脚",而是她那曾让不知多少男人都为之叹服的心胸!



徐学平,自由撰稿人,喜欢放任自己的文字四处撒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