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只敢吃陳米時,才意識到疫情的打擊是在警醒我掌握互聯網技能!

​不變的是變化!

當只敢吃陳米時,才意識到疫情的打擊是在警醒我掌握互聯網技能!

我們處在什麼環境中

一個評論引發的329條回覆跟帖


當只敢吃陳米時,才意識到疫情的打擊是在警醒我掌握互聯網技能!

這兩天看到人民日報官網上號召大家支援購買湖北農產品,行為非常正能量,但是下方網友的一則有329個回覆的評論卻真實到我眼前一震!樓主哭訴自己被裁員,已經只敢買陳米吃,結果網友評論全變成了比窮大賽,看得我心塞,心慌。


我有B計劃麼?!

當只敢吃陳米時,才意識到疫情的打擊是在警醒我掌握互聯網技能!

目前,已經在家休假71天了,公司還未公佈何時復工,即使復工,也感覺業務較難快速開展!這場突發事件,把我的新年工作計劃打的七零八落。單就“放假”這件事來說,我的內心感受也是從“不在乎”到“開心”轉而“空虛無聊”再到“緊張”。為什麼呢?說到底是因為收入的大幅降低。但面對這種情況,我卻沒有B計劃來應對正常的生活開支,內心真的慌起來了!


說不焦慮那是騙鬼的

當只敢吃陳米時,才意識到疫情的打擊是在警醒我掌握互聯網技能!

今年要過緊日子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我雖然處在國企,也有十多年的工作資歷,但是一樣面臨著收入大幅降低的危機。現在的我基本只能拿到原收入的1/3,而且工作量較以往增加了1/3。和大多數家庭一樣有2個孩子要養,有房、車貸要還,又不願意啃老,眼見存糧見底,說不焦慮那是騙鬼的。



關於吃陳米現象的思考

身處互聯網時代,卻沒有互聯網思維

當只敢吃陳米時,才意識到疫情的打擊是在警醒我掌握互聯網技能!

這段時間我經常反思,自己在企業工作了十幾年,工作口碑也不錯,目前是公司中層,但是面對這個突發事件,我卻沒有應對之法。此刻才發現自己把日常按部就班的工作當成了能夠學習的全部(因為我的工作主要是線下接觸客戶),完全沒有想過身處互聯網時代,我們行業的改革方向。在5G業務即將全面開展的時代,在網絡分享撲面而來的時代,互聯網思維是每個人要重新加載在大腦中的迴路。尤其是一些80、70後。

互聯網思維已經成為我們必備的思考方式。比如前段時間,豆瓣評分高達8.4分的熱播網劇《小歡喜》,為何能得高分、能受觀眾熱捧?檸萌影業揭秘他們拍攝不是先有劇本再拍戲,而是徵求網友意見來做選題、寫劇情、選角等等。這樣結合人民興趣和需求進行的大數據分析和大數據應對,才是真正的互聯網思維、真正的客戶思維。


事物存在必有其價值

當只敢吃陳米時,才意識到疫情的打擊是在警醒我掌握互聯網技能!

身為一個80後,我對抖音、B站、微博等等這些互聯網時代下的新媒體並不在意,只覺得這是虛度時間的工具。事實上,隨著5G網絡普及,90後、00後已經成為社會驅動的主力,他們接受的就是新媒體所傳播的信息。除了我們熟知的購物帶貨、直播等新型互聯網互動方式,如今知識付費也強勢加入進來,各種線上微課、有聲小說、大數據定製偶像劇等等都在發展壯大。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果還以傳統思維工作,不能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興產物,就必定要被時代丟進舊紙堆了。留心分析下目前火爆的直播現象,網紅博主的產品、營銷手段、抓用戶痛點的精準等,就不難發現他們受追捧和被網友打賞支持的原因了:因為現在沒有“網癮少年”了,全民在互聯網普及的時代背景下,都是網癮重症患者、都已經離不開網絡啦。


我們可以把快速適應看做優點,但另一種說法叫“好了傷疤忘了疼”

當只敢吃陳米時,才意識到疫情的打擊是在警醒我掌握互聯網技能!

不管生活是山珍海味還是吃糠咽菜,人類始終有一種技能,就是逐漸適應,接受現狀,從而變得隨波逐流、平平無奇。但總有少數異類不安於現狀,有顆堅定的心、會努力跳出來,直到跳上高一級臺階,然後實現逆襲。這裡不是給大家灌雞湯,因為事實就是“所有改變,從信念開始!”你品,你細品。



要想跳出目前層級,你需要了解一下關於目標的5387那些事

其實定目標這件事,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做。比如明早一定七點起床、今晚睡覺前一定不玩手機、這個月要減肥10斤、我一定要追到那個男仔/女仔、今年月收入要破xx萬、一定要做到部門經理的位置等等,這都是目標,可是這些目標基本上80%都未能實現。為什麼呢?我認為原因就是“沒想清楚”!

那麼我們來聊下保證目標能實現的5378那些事。

當只敢吃陳米時,才意識到疫情的打擊是在警醒我掌握互聯網技能!

目標達成的5要素

定出正確的目標是最重要的一步。多少人幾經周折,在成功後才發現目標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更可悲的是有人終其一生為其忙碌,卻沒效果,沒結果。

一個良好的目標;清楚瞭解自己的現狀;驅除一些障礙;添加一些能力和資源;劃出一條從現狀到達目標的途徑、


目標達成的3個必須

一個目標能夠能都成功達成,取決於三點:可能性、能力、資格感。

如果定目標的自己都不相信能成功,那麼潛意識裡就會找各種可能性去證明我的信念是錯的。“注意力等於事實!”

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能力獲得成功的人生,但是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獲得多少次嘗試的機會是能力大小的關鍵。因為,能力不等於知識,能力別人教不了,它需要在經驗中獲得。就像“授之於魚不如 授之於漁”。

想把事情做成,我們必須在自己的深層意識中具備成功的資格感,這個是目標實現的關鍵。如果我們潛意識裡認為自己不值得擁有愛和快樂,那麼我們就是無法承受唾手可得的成功。我們會生病、會拖延、會找各種莫名其妙的理由將成功拒之門外。


目標設定的7要素

用正面詞語組成;符合整體平衡;表述清楚明確;可以測量;自力可成;有時間期限;成功是有足夠的滿足感。

其實這個也叫目標設定的SMART原則,但是我們這裡增加了兩條,就是“用正面詞語組成”和“成功是有足夠的滿足感”。因為我們大腦是習慣接受正向指令,即目標裡面不出現否定詞。另外只有自己清楚自己最想要什麼,用這個慾望來給實現目標路上的自己以支持,才能更加接近所設定的目標。畢竟成功的過程還是艱難的!


目標確定的靈魂8問

經過前面的三大步,我們已經基本確定了一個合理的目標,但是是否能實現,我們需要審視檢驗。

  • 我想要什麼?
  • 這個目標能為我做什麼?
  • 當我達成目標時,我憑什麼知道?
  • 何時、何地與何人,我能得到這個結果?
  • 這個結果能怎麼影響我人生的其他方面?
  • 為什麼在今天之前我沒達到這個結果?
  • 我需要哪些資源和能力?
  • 我計劃怎麼去做?


後記

其實,我的職業焦慮不是近期才有的,只是不過疫情期間的各種因素重新觸發並加重了這種職業焦慮,以至於,我需要停下來,重新思考人生今後的路該改怎麼走。,雖然年近不惑,家人也覺得現狀不錯現在挺好的,不需要再“折騰”了,但原地不動對我來說就是倒退!

心嚮往之,行必至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