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中的“風骨”

《文心雕龍》中的“風骨”


清末民初文獻叢刊:古有先秦諸子百家爭鳴,近有民國大師百花齊放,西學東漸東西交融,盡享思想學術文化盛宴。


《文心雕龍》中的“風骨”

劉勰的《文心雕龍》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系統地闡述文學創作問題的文學理論傑作,《風骨》是《文心雕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作論中的第三篇,對文學創作提出了美學要求,推動了中國文創作的發展。然而“風骨”的涵義眾說風雲,莫衷一是。

東晉、南朝,先是人物評價中較多運用風骨這一概念,稍後影響及於書畫評論和文學評論。在劉勰之前,少數文學評論中已出現風骨論,但比較零碎,《文心雕龍 風骨》篇首次對文學風骨進行較系統的理論概括,成為《文心雕龍》全書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對後代產生相當深遠的影響。

在文學上,關於“風骨”的釋義, 龍學家黃侃根據《風骨》篇的一些語句作解釋,認為“風”是作品意氣駿爽的表現,是抒情鮮明,屬於情感內容方面; “骨”是作品結言端直的表現,是文辭精煉有力,屬於形式方面。提出“風骨皆假於物以為喻,文之有意,所以宣達思理,綱維權篇,譬之於物,則猶風也,文之有辭,所以濾寫中懷顯明條貫譬之於物,則猶風骨也。”(《文心雕龍.札記》,他認為“風骨”是假借於物的比喻,“風”即是傳達思想感情的內容—“文意”,“骨”即是文辭。

《文心雕龍》中的“風骨”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譯註》王運熙 周鋒 上海古籍出版社

《文心雕龍札記》黃侃 朝華出版社2018年9月

《文心雕龍譯註》趙仲邑桂林:灕江出版社,1982:259.


延伸閱讀



《文心雕龍》中的“風骨”

我社面向機關、單位、學校、幼兒園

提供講座等活動,可訂製

歡迎聯繫小編VX bjliush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