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肅社會風氣,重鑄「文人」風骨

楊飛陝西省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沒有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然而遺憾的是,近幾年來,部分知識分子利慾膨脹,抄襲剽竊學術論文者有之,巧立名目侵佔科研經費者有之,在教學過程中當“老闆”、搞鑽營者有之,近來網上更是不斷曝出知識分子性侵醜聞。這些行為,極大地破壞了學術生態,更對社會風氣造成了極壞影響,必須旗幟鮮明地予以反對和批駁。究其原因,在放縱了慾望的同時也折射出社會責任感的缺失。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其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也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而今,由於受多種因素影響,尤其是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的價值觀日趨多元,部分知識分子的思想亦日趨“多元”。種種誘惑下,這部分知識分子的目光變得狹窄,緊盯“個人命運”,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問題,凸顯其社會價值觀的迷失。

一代又一代人的奮鬥,一個又一個時代的擔當。人們說,21世紀是高科技的競爭,但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對當代中國知識分子來說,不僅責任擔當空前,機會機遇更是空前。在共築中國夢征程中,知識分子不僅大有可為,而且大有作為。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失守,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必定受其影響而出現扭曲。引導知識分子重節操、守底線、知榮辱,已經刻不容緩。

以史為鑑,知識分子當自省。屈原“哀民生之多艱”,為知識分子樹起家國情懷的道義標杆,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與,豈以禍福趨避之”,讓知識分子看到了勇於承擔責任的頂天立地,海瑞的為民請命、鐵骨錚錚,更是成為了知識分子與民族命運同休慼的道德制高點。這些中華民族優秀兒女的事蹟和所代表的精神,已經作為激濁揚清的強大基因匯入了中華文明的精神血脈,而今知識分子應多效古人之忠勇以自省。

整肅社會風氣,重鑄文人風骨。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應當成為新時代知識分子的共同價值追求和人生理想。讓守法、誠信、公平、自律成為自覺,讓違反法律和違背道德成為底線,決不能僅僅滿足於謀求個人私慾,貪圖個人享受,應學會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維護正義、保持正直、敢於擔當,成為一個有益於社會和他人的人。

面對時代重託,依然有無數知識分子前赴後繼。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對全國文藝工作者提出“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要求後,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紛紛走進基層“採、創、送、種”,在與生活的無縫對接和群眾的情感融合中沉下心來,仔細觀察生活的肌理,精心品味生活的味道,不斷推動文創活力繼續迸發。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知識分子和文化名人作為公眾人物,其形象不僅關乎個人而且影響社會,更有義務在道德方面做出表率。事實上,也不僅僅是知識分子,我們每個人都應多一分熱情、多一點勇敢,多一些對現實社會的關注和對他人的關愛,在別人遇到困難和不幸時,與其指手畫腳的議論、評價和提意見,不妨毫不猶豫的伸出援助之手,這樣,這個社會才會因人性美的彰顯而變得更加美好和溫馨。(責任編輯 王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