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行及美林證券將推出比特幣衍生品

美國銀行及美林證券將推出比特幣衍生品

加密貨幣產品今年以來,一直受銀行巨頭們的關注;雖然近期市場較為低迷,比特幣市值腰斬,但依然得到金融機構的看好。昨天早些時候,有媒體報道美國銀行(已收購美林證券)正在開發比特幣交易產品。

據瞭解,該產品是在期貨市場上進行與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交易( NDF,Non-deliverable Forwards,是一種遠期外匯交易的模式、衍生金融工具,用於對那些實行外匯管制國家和地區的貨幣進行離岸交易。 )掛鉤的比特幣衍生品,讓客戶進行交易。

美林證券推出比特幣交易產品,一方面是在加密貨幣領域加緊佈局,同時也是應對來自其他推出加密貨幣產品的金融機構的挑戰。

華爾街的主要金融機構,如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投資銀行,同樣正在開發與比特幣相關的衍生品,這些衍生品將在受監管的情況下進行交易。高盛首席運營官 David Solomon 在今年 6 月表示,該行已經在幫助客戶交易比特幣期貨等上市的衍生品,同時正在謹慎地考慮該領域的其他業務。

摩根士丹利銀行方面正在計劃簽訂合約,讓投資者合理地瞭解比特幣的表現。投資者可以使用價格回報掉期(掉期是指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時期相互交換某種資產的交易形式)做多或做空,摩根士丹利則從每筆交易中收取差價。早在今年 1 月,摩根士丹利就推出了比特幣期貨清算服務。

今年,華爾街金融機構頻繁推出比特幣相關產品。金融機構的許多高管也紛紛投身加密行業。人才流入是行業增長和主流認可的重要標誌,今年 6 月,紅杉資本合夥人 MattHuang 宣佈離開紅杉資本,創建加密貨幣基金。J.P. 摩根大通高管 AmberBaldet 4 月辭職,創建了去中心化的應用商店 Clovyr;高盛副總裁 ChrisMatta 辭職創辦了加密資產管理公司。

中國金融機構對於區塊鏈的應用更多的在技術方面,如去年 6 月,中國銀行和騰訊雲合作,共同成立了 “中國銀行——騰訊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重點關注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領域的應用。 另外,還包括在跨境支付、底層技術等方面的應用。國內在鼓勵技術發展的同時,為防止 ICO 等活動對於金融市場的影響加強了監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