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龍用酒治瘟疫

于成龍用酒治瘟疫

清順治18年(1661年),45歲的于成龍獲補授廣西羅城知縣。當時的羅城一帶,萬山重疊,森林茂密,交通閉塞,環境惡劣,地勢低溼,暑熱溼氣交蒸,疫癘為害,蚊蠅群舞,蟲媒猖獗,被稱為瘴癘之區。

清末趙爾巽的《于成龍傳》載,“羅城居萬山中,盛瘴癘,民獷悍。方兵後,遍地榛莽,縣中居民僅六家,無城郭廨舍。”因此,羅城一帶多作為犯人流放和官員貶謫的區域。于成龍作為前朝的副榜貢生,被擢用的首站便是大多官員不願前來的“瘴癘之鄉”羅城。然而,于成龍對此卻毫不為然,說:“君命也,獨不聞義不辭險耶。”他在致友人信中說:“某此行決不以溫飽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在重典治亂鐵腕剿匪後,于成龍開始著手治療當地的瘟疫。

在古代,瘟疫是比戰亂和匪患更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古代醫療條件非常差,人們又不懂得合理的方式預防,往往一人生病,全家遭殃。只要瘟疫一流行開就控制不住,一個縣的人往往要死亡一半。然而,大災之後多有大疫,廣西一帶瘟疫不斷,人丁難得興旺。

于成龍用酒治瘟疫

為了治療羅城瘟疫,于成龍四處尋訪名醫名方沒有結果,轉而翻閱古史典籍、醫書藥方。得知蘇軾曾在廣東惠州用酒治療瘟疫後,于成龍便開始著手改良自釀的北溟老酒,然後以藥材佐配。他不斷嘗試,不斷摸索,不斷改進,先用姜、蔥、豉三物泡北溟老酒,給患者喝了後初有效果,但難以根除。後來,他又釀造出了北溟桂花酒,百姓服用後效果十分明顯。北溟桂花酒是于成龍改進北溟酒的製作工藝後,再用有抗瘴毒作用的桂皮、桂花浸泡而成的酒,不僅可以治療瘟疫瘴癘,而且平時飲用使人清醒不醉,內心寧靜,有健身健體的作用。

羅城的瘟疫得到控制後,于成龍繼續不斷摸索。又用大黃、白朮、桔梗、川椒、防風、烏頭、桂枝、菝契等藥材,製成了北溟屠蘇酒。于成龍將北溟桂花酒和北溟屠蘇酒在羅城附近的瘟疫流行區加以推廣,從此這一帶再無瘟疫瘴癘猖獗,人口慢慢多了起來。

經過幾年的苦心經營,羅城全縣面貌有了明顯改觀。于成龍在羅城7年,“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民眾感念于成龍的恩德,在於成龍升遷離任時人人相送,場面十分感人。羅城後世百姓不忘于成龍的恩澤,為于成龍塑像紀念至今感懷。

于成龍用酒治瘟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