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用酒治瘟疫

于成龙用酒治瘟疫

清顺治18年(1661年),45岁的于成龙获补授广西罗城知县。当时的罗城一带,万山重叠,森林茂密,交通闭塞,环境恶劣,地势低湿,暑热湿气交蒸,疫疠为害,蚊蝇群舞,虫媒猖獗,被称为瘴疠之区。

清末赵尔巽的《于成龙传》载,“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因此,罗城一带多作为犯人流放和官员贬谪的区域。于成龙作为前朝的副榜贡生,被擢用的首站便是大多官员不愿前来的“瘴疠之乡”罗城。然而,于成龙对此却毫不为然,说:“君命也,独不闻义不辞险耶。”他在致友人信中说:“某此行决不以温饱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在重典治乱铁腕剿匪后,于成龙开始着手治疗当地的瘟疫。

在古代,瘟疫是比战乱和匪患更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古代医疗条件非常差,人们又不懂得合理的方式预防,往往一人生病,全家遭殃。只要瘟疫一流行开就控制不住,一个县的人往往要死亡一半。然而,大灾之后多有大疫,广西一带瘟疫不断,人丁难得兴旺。

于成龙用酒治瘟疫

为了治疗罗城瘟疫,于成龙四处寻访名医名方没有结果,转而翻阅古史典籍、医书药方。得知苏轼曾在广东惠州用酒治疗瘟疫后,于成龙便开始着手改良自酿的北溟老酒,然后以药材佐配。他不断尝试,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先用姜、葱、豉三物泡北溟老酒,给患者喝了后初有效果,但难以根除。后来,他又酿造出了北溟桂花酒,百姓服用后效果十分明显。北溟桂花酒是于成龙改进北溟酒的制作工艺后,再用有抗瘴毒作用的桂皮、桂花浸泡而成的酒,不仅可以治疗瘟疫瘴疠,而且平时饮用使人清醒不醉,内心宁静,有健身健体的作用。

罗城的瘟疫得到控制后,于成龙继续不断摸索。又用大黄、白术、桔梗、川椒、防风、乌头、桂枝、菝契等药材,制成了北溟屠苏酒。于成龙将北溟桂花酒和北溟屠苏酒在罗城附近的瘟疫流行区加以推广,从此这一带再无瘟疫瘴疠猖獗,人口慢慢多了起来。

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罗城全县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于成龙在罗城7年,“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民众感念于成龙的恩德,在于成龙升迁离任时人人相送,场面十分感人。罗城后世百姓不忘于成龙的恩泽,为于成龙塑像纪念至今感怀。

于成龙用酒治瘟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