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临死前做了一件对吕后带来麻烦的大事,结果却是他没预料到的

刘邦临死前做了一件对吕后带来麻烦的大事,结果却是他没预料到的

刘邦从一个布衣起家,47岁开始造反,经历了短短7年的时间,在54岁就登上了皇帝宝座,在人类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毛泽东曾有短短几个字,形象地评价了刘邦:“老粗出人物。”不错,刘邦确实是一个算不上有多大本事的人,可他的长处就在于知人善任,对社会观察独到,会利用人,眼光看得比较长远。他登基后为什么要剪除异姓王?就因为他看到,如果保留异姓王的存在,会对自己的刘氏江山带来不利,也不利于自己的统治与管理。而他临死前所做的一件事,更是让人看到了他的高明之处,预知了在他死后的乱象。

刘邦54岁登基当皇帝,61岁时因讨伐造反的黥布被流矢击中而受伤病亡,当皇帝的日子也仅仅是7年而已,而这七年刘邦并没有享清福,国家还不平静。征讨匈奴、剪除异姓王、各地平叛耗尽了刘邦的大部分精力。刘邦在外征战的日子,朝内大权自然落在了皇后吕雉的手里。吕雉心狠手辣、办事果断,淮阴侯韩信就是刘邦不在京的时候,吕后让丞相萧何把韩信骗入宫中杀害的。梁王彭越也是因为被人诬告造反,刘邦借机把彭越贬为平民却又被吕后骗入宫中杀害的。可见吕后的手段太强硬了,甚至有些残忍,使得很多朝臣对吕后望而生畏,宁愿得罪刘邦也不愿意违背她的旨意。

刘邦临死前做了一件对吕后带来麻烦的大事,结果却是他没预料到的

刘邦早在被封为汉王时,戚夫人就跟随着他,也深受刘邦的宠幸,是刘邦的最爱。戚夫人还给刘邦生了一个儿子叫刘如意,聪明伶俐,长得也很像刘邦,因整天在刘邦跟前深得刘邦喜爱。吕雉虽然贵为皇后,却一直留守大本营,加上人老色衰,和刘邦两人很是生疏,也得不到刘邦的宠爱。作为太子的刘盈本就懦弱,在刘邦看来不是能成大事的人,又加上母亲吕雉不得宠,刘邦就在戚夫人的枕边风中萌生了换太子的念头。

吕雉作为皇后,是刘邦布衣时的正统夫人,跟着刘邦也算是吃了不少苦头,算是患难夫妻。不论是刘邦在当泗水亭长时还是刘邦造反征伐中,吕雉都给他了很大的帮助,也可以说没有吕雉的大力支持就没有刘邦的大汉天下。刘邦虽然日渐疏远吕雉,但他的心里却不能忘了吕雉为他所做的一切,因此对于换太子的事很是犹豫。当他提出这一想法时,不仅遭到了朝臣的反对,吕后更是凭借张良的计策帮助了刘盈,取得了商山四皓的支持。刘邦本来就觉得如果换太子就对不起吕雉,又加上吕雉的家族对自己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势力强大,加上朝臣都护着太子,因此换太子的念头只好做罢。

刘邦临死前做了一件对吕后带来麻烦的大事,结果却是他没预料到的

刘邦和吕雉这对结发夫妻,对彼此的性格是了解的。刘邦看到吕雉如此强势,太子刘盈羸弱不堪重任,换太子又换不成,很怕在自己死后国家会大乱,自己的刘氏江山也会不保。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讨伐英布时被流矢击中,得了大病。等到回京后,病情就很严重了,吕后找了名医来给他诊治,相信天命的刘邦自知时日无多,不肯诊治,他说:“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他接下来要做的还是为自己的大汉王朝的将来着想,为自己的刘氏子子孙孙着想。

刘邦凭着对皇后吕雉的了解,深知吕雉手段强硬,野心勃勃,知道自己死后无人能制。为巩固自己打下的江山不会落入外人之手,在临死前的一个月,把自己的重要大臣们召集在身边,召开了一个御前会议,要与大臣们歃血誓盟。刘邦命人宰了一匹白马,亲自端起一碗马血带头喝了下去。他也让大臣们一人一碗喝下,并歃血起誓:非刘姓为王,天下共击之。

其实刘邦和大臣们的誓言在史料上没有准确的记载,这句话只是在以后吕后要封诸吕为王时,遭到丞相王陵反对,在王陵嘴里说出来的。刘邦歃血誓盟的目的,是稳住这些亲近的大臣们,许诺他们的子子孙孙只要刘姓为王,就永远有他们的富贵荣华。而大臣们也要保证,以后的天下不会变,永远是刘家的天下。

刘邦临死前做了一件对吕后带来麻烦的大事,结果却是他没预料到的

有了白马之盟,大臣们也宣了誓,刘邦看似高枕无忧,可以安心地长眠了。可事实是,自己的儿子能力真的不行,仁厚有加却没有胆量、魄力领导一个国家,甚至被自己的母亲吓得精神失常,靠每日饮酒作乐度日。刘邦眼光看得准的地方、也预料到的是朝政大权都落到了成为太后的吕雉手里。

后来的情况我们也都知道了,吕太后不顾丞相王陵的反对,强逼周勃、陈平附和了自己的意见,把自己的父亲、兄弟子侄都封了王,彻底把刘邦临死立下的誓言抛掷一边。看来所谓的誓言对君子也许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对于强权、手段强硬的人丝毫约束不了。不过吕太后终归没有刘邦那么长远的眼光,由于她的强力封诸吕为王,使得她的子侄们手握大权,一个个飞扬跋扈,成了朝野的公敌。在吕太后死后,马上就被大臣们诛杀贻尽,连三族都没有放过。假如当初吕雉能规规矩矩,让自己的娘家人占些便宜当高官也不算什么,也不会引起人们的反对,更不会因此而株连三族,被人赶尽杀绝。世事难料,风雨轮回,又有几个刘邦呢?

刘邦临死前做了一件对吕后带来麻烦的大事,结果却是他没预料到的

白马之盟虽然在吕太后时期没起到作用,但在汉景帝以后的数代皇帝时期,都显现了它的作用,也有力维护了刘氏的统治。而到了王莽篡政的时候,他要自己当皇帝的所作所为激起了全国的反对,人们齐心反对的原因还是刘邦的白马之盟,江山姓刘已经深入人心。可见,刘邦的深谋远虑对后世刘氏子孙的影响是强大的,眼光是长远的,连毛泽东都评价刘邦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