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 引領綠色發展

摘要:   立夏時節,氣溫持續攀升,在太和縣郭廟鎮張西村冬桃種植基地,沼液正通過滴灌設施輸送到桃樹的根部,為冬桃生長提供肥料。隨著大型秸稈沼氣化綜合利用項目一期工程的建成投產,當地一度被遺棄的農作物秸稈變成了 ...

  立夏時節,氣溫持續攀升,在太和縣郭廟鎮張西村冬桃種植基地,沼液正通過滴灌設施輸送到桃樹的根部,為冬桃生長提供肥料。隨著大型秸稈沼氣化綜合利用項目一期工程的建成投產,當地一度被遺棄的農作物秸稈變成了可以循環利用的寶貴資源。

  

  張西村大型秸稈沼氣化綜合利用項目總投資969萬元,由安徽永志環能科技有限公司建設,一期工程建有厭氧發酵罐2000立方米、儲氣櫃800立方米、沼液收集池100立方米、輸氣管網10公里。“2017年,該項目被列入民生工程,目前一期工程已經投入使用,張向莊中心村、小隋莊自然村的150戶居民接入了沼氣。”永志環能科技現場負責人張從金告訴記者,經過前期調試,項目每天可以消耗各類農作物秸稈10噸,日均產出沼氣2000立方米。另外,二期工程已經完成基坑開挖,計劃建設容量為6000立方米的半地下厭氧發酵罐,投產後日產沼氣將達到1萬立方米。

  

  利用秸稈加工沼氣產生的沼液,除了用作周邊果園的滴灌肥料外,還是加工葉面肥的重要原料,其肥效是普通化學合成肥料的10倍以上,極易被植物吸收。目前,永志環能科技已經與北京一家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計劃於近期合作建設葉面肥生產項目。

  

  隨著張西村大型秸稈沼氣化綜合利用項目的穩步實施,周邊很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都向永志環能科技表達了合作意願,位於郭廟鎮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太和縣本四家庭農場就是其中一家。

  

  “我們的花苗、花土、花肥現在主要依賴歐洲進口,如果能用上本地的有機肥、葉面肥,成本肯定能降不少。”本四家庭農場負責人文正洪告訴記者,經過4年多的發展,企業的花卉苗木種植規模已達到169畝,建設有4座連體溫室大棚和60座牆體溫室大棚,去年實現產值500多萬元。然而,去掉較高的生產成本,利潤只有百十萬元。眼下,他們正盼著張西村大型秸稈沼氣化綜合利用項目二期工程早日建成投產,為企業節約生產成本創造條件。

  

  郭廟鎮黨委書記尚曉雷對記者說,提起郭廟,很多人都知道這裡的西瓜有名,有3萬畝的種植規模。如今,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該鎮花卉苗木種植面積已經超過萬畝,去年的銷售額已達4億元。郭廟鎮現代循環經濟產業園已入駐項目9個,涉及花卉苗木、食用菌栽培、林下種植、水產養殖多個行業,佔全鎮耕地面積60%以上的特色經濟作物對優質肥料的需求非常旺盛。

  

  “建設大型秸稈沼氣化綜合利用項目,並以此為龍頭髮展循環經濟,必將為我們發展綠色農業注入新的動力。”尚曉雷說,當前,圍繞《郭廟鎮花卉苗木產業發展規劃》,當地重點打造的“一核、三區、兩帶、三片”已經初具規模。其中,生態花卉苗木特色農業示範區已經引進安徽鈺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標準育苗企業,並與南京農業大學、安徽省農科院、安徽科技學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秸稈沼氣化綜合利用項目的實施也促進了郭廟鎮的環境改善,今年以來,數以千計的鷺鳥選擇在該鎮棗樹莊一帶棲息、繁殖,“賞花、品瓜、觀鳥、慢生活”隨之成為當地打造觀光旅遊農業的新思路。

變廢為寶 引領綠色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