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很多年,還是不值錢”:理解“庫伯學習圈”,把經驗變成錢

01

前段時間,沉寂許久的大學同學微信群突然熱鬧了起來。

原來是一個學妹在群裡訴苦:

“我們公司發展太快了,我每天都要接觸新東西,我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習速度跟不上工作難度,怎麼辦?”

原來,大學剛畢業時,能力平平的她選擇了一家剛開業的新媒體公司,全公司加上老闆也只有三個人。

可誰知,就是這家小小的公司,兩年來一路水漲船高,發展成了一個有著幾十人團隊的大公司,工作難度直線上升,學妹越來越難以招架。

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多職場新人都容易遇到的。

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達成職場進階?

職場學習跟學生時代的學習有很大的不同,學生時代有老師教著,把知識灌輸到你的腦海裡,考試的時候會就行了。而職場瞬息萬變,沒人教,沒人領著,一切都得靠自己,學到的東西最終還得在工作中能應用才算成功。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職場學習法——“庫伯學習圈”。

02

什麼是“庫伯學習圈”?

大衛庫伯,美國凱斯西楚大學知名教授,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教育家。他最大的成就,是研究了包括現代教育學創始人約翰杜威及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等人的十幾位教育家的思想後,提出了在歐美影響深遠的體驗式學習理論:經驗學習圈理論。

“工作很多年,還是不值錢”:理解“庫伯學習圈”,把經驗變成錢

他認為,學習過程是由四個適應性學習階段構成的環形結構。

第一步,行動。

剛進入職場時,一定會遇到很多從前沒做過的事。比如蒐集資料、撰寫文案,或者是跟客戶談判等等。但是也必須硬著頭皮去做,只有自己親身體驗過了,才能知道,哦原來這件事的流程是這樣的。

第二步,反思。

將自己做事的流程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重新覆盤。在這個地方我這麼做,得到了什麼效果?在那個地方如果我那麼做,結果會不會更好一點?我做這件事有沒有什麼理論依據或者前人的經驗可供參考?

深入的思考,是進步的第一步。

第三步,總結。

將在反思中得到的思考進行提煉,得出一般性概念。什麼是一般性概念呢?就是發現規律,比如我每次遇到A情況,就可以用B方法去應對,就能得到效率最高最好的結果。有了這樣的概念性規律,下一次,我們就可以直接拿來指導行動。

第四步,應用。

驗證這些概念並將它們運用到實際行動中去。

這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體驗式學習就是一個不斷的領悟經驗,然後用經驗改造行動的進程。

在不斷的行動、反思、總結、應用的過程中,達成一個持續進步的良性循環。

“工作很多年,還是不值錢”:理解“庫伯學習圈”,把經驗變成錢

03

會使用“庫伯學習圈”的人,到底多厲害

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只用三年時間就讓拼多多成功上市,身價趕超劉強東的商業天才。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拼多多也不是,黃崢正是使用了“庫伯學習圈”學習方法,不停進步,最後,才有了刷爆微信的拼多多。

2007年,黃崢辭去在谷歌的工作,開始創業。他的第一個創業項目是手機電商歐酷,這個項目給他提供了最初的創業經驗。

三年後,黃崢將這家公司出售,保留了技術團隊,共同創辦了電商代運營公司樂其。他將第一次創業總結到的經驗運用起來,很快,樂其實現了盈利。

2013年,樂其內部孵化了黃崢的第三個創業項目——尋夢遊戲,並在不久後成為最賺錢的業務。

他接連創業了四次,三次和電子商務有關係,拼多多是他的第四次創業。

他嚴格遵循著庫伯學習圈的學習循環。創業,反思,總結經驗,應用到下一次創業中。在這樣的循環中不斷提升知識和視野,終於創造出了商業奇蹟拼多多。

除了商業鉅子,對於普通人,庫伯學習圈也是最好的提升路徑。

我剛入職時,在一家大公司做微博運營,在一次微博轉發抽獎活動中栽了跟頭。

微博轉發抽獎,這種活動之前我做過一次,效果很不錯。所以沒多久,我就興致勃勃的發起了第二次,卻結局慘淡,幾乎顆粒無收。

被扣了獎金之後,我痛定思痛,瘋狂在網上搜尋職場學習的方法,找到了大衛庫伯的學習圈理論,並且用這個方法一步步覆盤總結了我之前兩次抽獎活動。

才發現,是獎品上出了問題。第一次活動的獎品,剛好之前品牌方做了一波宣傳,在網上熱度很高,我的抽獎活動才能借這股東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第二次抽獎的獎品雖然價值等同,但口碑平平無奇,網友自然沒了轉發的慾望。

這就是“庫伯學習圈”的好處。

一:“庫伯學習圈”是全職業適用的學習方法。

每個人畢業進入職場,可能是營銷,可能是行政,或著搞技術,或者跑外勤。

庫伯學習圈理論重視的是從體驗中得到規律。也就是無論做什麼工作,都可以在現有活動中得到體驗,從而獲得提升。

二:“庫伯學習圈”充分利用了成年人的優勢。

與學生相比,成年人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經驗本身就是“隱性知識”,在工作中,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就有了豐富的體驗來源。有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就能更好的從經驗中提煉一般規律來指導行動。

理論其實不難,那麼,如何將這個理論在實踐中運用,打造自己的職場升級之路呢?

三:讀懂“庫伯學習圈”的四步學習路徑,職場新手變高手。

大衛庫伯認為,一個完整學習是“行動——經驗——規律——行動”的四步大循環,缺少一步就是“假學習”。

比如,缺少“規律”,就成了“行動——經驗——行動”的經驗主義者。很容易犯下我剛入職時那樣的錯誤,上次結果不錯,這次也照搬吧。

而缺少“規律”、“經驗”,則成為了只有“行動——行動”的“行動派”,就像想開店,立刻就張羅著開起來,完全不去考慮人流量,目標群體等問題。想投資,找到項目就投,完全不去分析投資原理和市場預期。

很多人用行動掩蓋懶惰,只不過是不想積累新經驗、不想學習新規律而已。

那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麼呢?

向我求助的學妹,在學習了“庫伯學習圈”的方法以後,她狠狠心,將自己兩年來的工作內容,工作成果全都整理了出來。

這就是第一步:行動。

這些工作都是在她當時的能力和水平下去努力完成的,是她的親身體驗。

然後學妹對自己的工作一個案例,一個案例的進行分析。

這篇測評發出以後,粉絲數量如何,評論情況怎樣,哪部分最為吸引人,哪部分無足輕重。

是什麼類型的文章最為吸粉,生活方式、好物測評,還是輕鬆一刻,都整理歸納成表格。

這就是第二步,從行動中總結經驗。

經驗也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己的直接經驗,一種是他人的間接經驗。讀書、向有經驗的人請教,學習經典案例,都是獲得間接經驗的好方法。

最重要的是分析,這件事分了幾個步驟來做,這裡是怎麼做的,起到了什麼作用,那裡為什麼那樣做,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都要認認真真分析出來。

分析過後,學妹發現,讀者很容易被高大上的好物吸引進入,但最後下單購買的都是簡單實用的平價商品。以後好物測評裡就可以用兩者搭配,引來流量和銷量雙豐收。

輕鬆一刻沒幹貨,但是傳播量最廣,最能引流等等規律。

這就是第三步,

從經驗昇華出規律。

如何昇華出規律呢?簡書作者柯子給出了實用的方法。那就是反思和驗證。

反思:這個經驗靠譜嗎?是普遍規律嗎?有沒有不符合這條經驗的?

驗證:有數據支持這個結論嗎?這是大概率事件,還是偶然事件?有人親身經歷嗎?

經過反思和驗證,對經驗進行修正,把經驗昇華和理論化,最終變成規律。

“工作很多年,還是不值錢”:理解“庫伯學習圈”,把經驗變成錢

最後,用規律指導行動。

在下一次的行動中,用上之前總結出的規律。記錄效果,再一次開始“行動——經驗——規律——行動”的學習圈循環。

最近,學妹高興的給我打電話,說她把總結的規律運用到新的工作中之後,最近的工作水平顯著提升,不僅越來越遊刃有餘了。還得到了老闆的誇獎。

王陽明曾說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庫伯學習圈”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完整的學習路徑。從行動歸納出經驗,把經驗昇華為規律,再用規律指導行動,如此才是真正的學習。

就是這樣踏實的思考+行動的過程,才能一步一步提升工作能力,最終達成職場進階,新手變高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