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規範和步驟


三、四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規範和步驟

水準佈設原則:

三、四等水準網是在一、二等水準網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密,根據需要在高等級水準網內佈設附和 路線、環線或結點網,直接提供地形測圖和各種工程建設所必需的高程控制點。

單獨的三等水準附合路線,長度應不超過150 km;環線周長應不超過200 km;同級網中結點間 距離應不超過70 km:山地等特殊困難地區可適當放寬,但不宜大於上述各指標的1.5倍.

單獨的四等水準附合路線,長度應不超過80 km;環線周長應不超過100 km;同級網中結點間 距離應不超過30 km;山地等特殊困難地區可適當放寬,但不宜大於上述各指標的1.5倍。

選定水準路線

水準路線應沿利於施測的公路、大路及坡度較小的鄉村路佈設。水準路線儘量避免聘越500 m以 上的河流、湖泊、沼澤等障礙物。

確定水準點

水準點應選在土質堅實、安全僻靜、觀測方便和利於長期保存的地點。下列地點不應選設水準點:

a) 易受水淹、潮溼或地下水位較高處,

b) 易發生土崩、滑坡、沉陷、隆起等地面局部變形的地點;

c) 距鐵路50 m、距公路30 m以內(道路水準點除外)或其他受劇烈展動的地點,

d) 短期內由於建設發展,可能毀壞標石或不便觀測的地點.

三、四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規範和步驟


三、四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規範和步驟

埋石後上交的資料

埋石後應上交的資料包括*

a) 測量標誌委託保管書;

b) 埋石後的水準點點之記及路線圖、結點接測圖、標石埋設關鍵工序照片或數據文件,

c) 埋石工作技術總結(扼要說明埋石工作情況,埋石中的特殊問題及對觀測工作的建議等)。

儀器的技術要求

三、四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規範和步驟

自動安平光學水準儀每天檢校一次i角,氣泡式水準儀每天上、下午各檢校一次i角,作業開始 後的7個工作日內,若i角較為穩定,以後每隔15天檢校一次。

測站的視線長度(儀器至標尺距離)、前後視距羞、視線高度、數字水準儀重複測量次數按表6規定執行。使用DS3級以上的數字水準儀進行三、四等水準測量觀測,其上述技術指標應不低於表6中 DS1.DS05級光學水準儀的要求。

三、四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規範和步驟

光學水準儀測站上觀測順序和方法

三等水準測量每測站照準標尺分劃順序為:

a)後視標尺黑麵(基本分劃);

b)前視標尺黑麵(基本分劃);

c)前視標尺紅面(輔助分劃);

d)後視標尺紅面〈輔助分劃).

四等水準測量每測站照準標尺分劃順序為:

a)後視標尺黑麵(基本分劃)

b)後視標尺紅面(輔助分劃);

c)前視標尺黑麵(基本分劃);

d)前視標尺紅面(輔助分劃).

測站觀測釆用光學測微法,一測站的操作程序如下(以三等水準測量為例〉:

a) 首先將儀器整平(氣泡式水準儀望遠鏡繞垂直軸旋轉時,水準氣泡兩端影像的分離,不得超過 1 cm,自動安平水準儀的圓氣泡位於指標環中央);

b) 將望遠鏡對淮後視標尺黑麵,用傾斜螺旋調整水準氣泡椎確居中,按視距絲和中絲精確讀定 標尺讀數(四等觀測可不讀上、下絲讀數,直接讀距離).

c) 旋轉望遠鏡照準前視標尺黑麵,按b)款操作;

d) 照準前視標尺紅面,按b)款操作,此時只讀中絲讀數,

e) 旋轉望遠鏡照準後視標尺紅面,按d)款操作。

三等水準一個測站的觀測步驟:後-前-前-後,即為黑-黑-紅-紅

(1) 照準後視尺黑麵,精平,分別讀取上、下、中三絲讀數,並記為(1)、(2)、(3)。

(2) 照準前視尺黑麵,精平,分別讀取上、下、中三絲讀數,並記為(4)、(5)、(6)。

(3) 照準前視尺紅面,精平,讀取中絲讀數,記為(7)

(4) 照準後視尺紅面,精平,讀取中絲讀數,記為(8)

這四步觀測,簡稱為“後一前一前一後(黑一黑一紅一紅)”,這樣的觀測步驟可消除或 減弱儀器或尺墊下沉誤差的影響。對於四等水準測量,規範允許採用“後一後一前一前(黑一 紅一黑一紅)”的觀測步驟,即可以忽略儀器下沉而造成的對數據精度的影響。

三、四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規範和步驟


三、四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規範和步驟

四等水準測量觀測應在通視良好、望遠鏡成像清晰及穩定的情況下進行。一般採用一對雙面尺和DS3級水準儀。這裡介紹一下DS3級水準儀的技術參數:即為每一公里水準測量的中誤差為±3mm,物鏡有效孔徑不小於28mm,放大倍數不小於38倍,水準管劃分值:20″/2mm,

由於四等水準測量要求視距不大於100m,所以視線長度一般為30m—50m左右。最為適宜。安置水準儀的測站至前、後視立尺點的距離,應該用滾輪測距使其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