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甦仙區:下樓就上班 脫貧有奔頭

郴州甦仙區:下樓就上班 脫貧有奔頭

郴州甦仙區:下樓就上班 脫貧有奔頭
郴州甦仙區:下樓就上班 脫貧有奔頭

紅網時刻4月8日訊 (通訊員 李川)“老頭子,我帶崽上班去啦。”4月8日9點,在位於郴州甦仙區飛天山鎮和平村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黃庚招照顧老伴和兒子吃完早餐,領著兒子下樓,走進一樓扶貧車間,坐在工作臺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固定、穿線、繞線……嫻熟的動作一氣呵成,一個個“小零件”在靈巧的指尖翻轉。黃庚招開心地說:“我一分鐘可以做7、8個,按件計費,一天有30多塊錢,兒子一天可以做10來塊錢,我們一個月可以拿1000多塊錢工資。下樓上班,上樓照顧家裡,真好!”

今年61歲的黃庚招是甦仙區飛天山鎮兩江口瑤族村村民,建檔立卡貧困戶。丈夫66歲,身體不好,痛風、胃病;41歲的兒子,耳聾、智力障礙,沒讀過書,也沒有結婚。2017年,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一家人從偏遠山區,搬到山下的和平村。

黃庚招告訴記者,丈夫年紀大了,打工沒人要;兒子出去連路都找不到。幸好村裡開起了扶貧車間,她帶著兒子,一邊務工,一邊照顧家裡。靠著勤勞的雙手,他們有信心增加收入,不再返貧。

扶貧車間負責人曹秀蘭介紹,廠裡17名工人,都是來自兩江口瑤族村的易地扶貧搬遷戶。他們大多像黃庚招一樣,家裡、務工兩頭顧,還有的乾脆把零件領回家加工。

曹秀蘭也是貧困戶,2016年,兩口子通過務工,脫了貧。為了幫助其他貧困戶,2018年,兩口子從臺達電子領回電子元件,交給有意願的貧困戶加工。後來,加入的貧困戶越來越多,從剛開始的一、兩個人增加到十多個人。

村主任李輝介紹,村裡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搬遷群眾127戶,404人。怎麼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解決就業是關鍵,而建在家門口的扶貧車間就是除了外出務工、產業基地、合作社就業以外的另一種有效就業途徑。村裡看到曹秀蘭的作坊越辦越大,加入的人越來越多,就想著幫她擴大規模,發展扶貧車間。

村裡先後投入5萬元,為扶貧車間購買設施設備,裝上了空調。工人們冬天不冷,夏天不熱,都願意來上班增加收入。熟練的工人,一個月可拿2000多元工資。

記者從甦仙區扶貧辦瞭解到,為不斷拓寬貧困群眾就業渠道,該區共開辦13個扶貧車間,全是手工藝品製作、電子配件加工、農特產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目前,所有扶貧車間復工復產,就近吸納近2000人就業,其中貧困勞動力100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