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大妃之一,為何突然離世,真是先王不捨嗎?

由於當時後宮制度不健全,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時,只有正室妻子才能叫大妃,其餘的只能稱側福晉、庶福晉等,並沒有其他的妃嬪制度。《清史稿·后妃傳》說努爾哈赤有十四個妻子,但根據文獻分析他有十六個妻子,其中大妃頭銜有4位。分別是第一任佟佳氏.哈哈納扎青、第二任富察.袞代、第三任葉赫那拉.孟古哲哲和第四任烏拉那拉.阿巴亥。

最寵愛的兩位大妃是皇太極的母親孟古哲哲和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的母親阿巴亥。

公元1590年,阿巴亥生於烏拉部都城,是烏拉部主滿泰之女、布佔泰的侄女。公元1592年,烏拉部聯合其他九部軍隊,以3萬兵馬攻打努爾哈赤的根據地赫圖阿拉,試圖把剛剛壯大的建州扼殺在搖籃之中。然而努爾哈赤以少勝多,取得了勝利。為保住烏拉部不被建州所滅,年僅12歲的阿巴亥由叔父布佔泰做主,嫁給了比自己大31歲的努爾哈赤,14歲的時候,阿巴亥就被努爾哈赤冊封為大妃。阿巴亥為什麼這麼快就成大妃?《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後饒丰姿、有機變。"她常常拿財物贈給努爾哈赤部下的一些官員、將領的妻女,同時也施惠附近百姓,這說明阿巴亥不僅楚楚動人,而且天性穎悟、頗有政治遠見。

她是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大妃之一,為何突然離世,真是先王不捨嗎?

阿巴亥

雖然中途被廢,但努爾哈赤佔領遼陽之後,就立即恢復阿巴亥的大妃位置。《滿文老檔》中記載,自阿巴亥復出後,積極組織其他福晉參與一些非政治性活動,給努爾哈赤政治上的鼓舞。如天命元年八月二十八日,東京城奠基,阿巴亥主動要求其他福晉全部出席慶賀大典。這說明阿巴亥一直都從旁幫助努爾哈赤收買人心,樹立努爾哈赤的威望。另外努爾哈赤在阿巴亥的三個兒子身無寸功情況下,居然還把鑲紅、正白和鑲白三旗交予給他們,使其能夠與四大貝勒相當,可見其受寵的程度。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烏拉那拉氏殉葬作如下記載:"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後於十二日辛亥辰時自盡,壽三十七。乃與帝同柩"。

既然阿巴亥這麼得寵,怎麼突然被要求殉葬?公元1626年8月,努爾哈赤病逝,代善等貝勒擁護皇太極繼汗位。登上大汗寶座的皇太極,立刻率幾位大貝勒闖入阿巴亥的寢宮,傳達"先帝遺言",要求阿巴亥從先帝之命殉葬。這裡就看阿巴亥是被逼死的,正史中沒有任何記載,不免讓人浮想聯翩。雖說在前朝就有殉葬制度,但殉葬的人都是一些地位較低的妾,更何況有後人要撫養的妻妾都是不能參與殉葬,為何皇太極要在此時宣讀遺照,迫不及待要讓阿巴亥死?對於此事,也是眾說紛紜。比較主流說法有2種,第一種說的確是努爾哈赤的意思,因為"大妃事件"。第二種說是皇太極假傳聖旨,為保自己皇位穩固。

先來看到底是不是努爾哈赤的意思?這就不得不說到"大妃事件",《滿文老檔》記載,庶妃德因澤告發阿巴亥:"妃(阿巴亥)曾兩次備飯至大貝勒(代善),夜曾數次外出。"意思是阿巴亥經常送酒菜給代善和四貝勒皇太極吃,皇太極接受而未食,但代善接受而食之;又說阿巴亥經常深夜出宮到代善家去;舉行宴會時,阿巴亥刻意打扮和代善不清不白。努爾哈赤派人調查屬實,但由於家醜不可外揚,於是以"私藏金銀"的罪名將其"離棄"。

她是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大妃之一,為何突然離世,真是先王不捨嗎?

阿巴亥

再來看是不是皇太極假傳聖旨,故意致阿巴亥於死地?大妃就相當於皇后,一旦皇帝去世,不管繼承大統的是誰,皇后都會被尊為太后,阿巴亥就成為當時地位最高的人。再加上她的3個兒子是都是軍隊的統帥,又和四大貝勒之一的代善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使得皇太極即使登上汗位,坐著也不舒服。為了永除後患,只有殺掉阿巴亥,才能解決這一系列的麻煩。但身為大妃的阿巴亥又沒犯什麼罪行,只好假擬聖旨,借他父親的手除掉阿巴亥。另外皇太極的生母孟古,也曾是努爾哈赤的正妻,後因為阿巴亥的得寵而受到冷落,幾年後便鬱郁而死,母親多年的憂鬱和仇恨,讓皇太極刻骨銘心,發誓要為自己的母親報仇。

她是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大妃之一,為何突然離世,真是先王不捨嗎?

皇太極

不管哪種說法,都是來源於野史。正史上除了說她是奉召殉葬之外,什麼都沒說,也沒有告訴原因。而上述兩種說法,其實也是經不起推敲的。第一種說法那阿巴亥真的跟代善"有一腿"嗎?前面說到阿巴亥憑藉個人魅力和政治頭腦,非常受努爾哈赤喜歡。努爾哈赤令大貝勒代善代政,也曾說:"等我百年之後,我的皇子和大福晉(阿巴亥)交給大阿哥(代善)收養。"這句話透露著兩個意思,第一努爾哈赤根本沒想要阿巴亥死,第二想傳位給代善的意思。清史專家徐廣源在《清朝十二后妃》中認為她送酒菜並討好代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第二種說法的疑點就在皇太極如果怕阿巴亥和三個兒子聯合造反,那在其上位的時候,她的三個兒子已經是旗主了,而且年紀也並不算小,阿濟格22歲、多爾袞15歲、多鐸13歲(那是13歲就算成人),這時候殺他們的母親,不是逼他們造反嗎?由此看來也是不能說服人的。

她是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大妃之一,為何突然離世,真是先王不捨嗎?

多爾袞

既然上述觀點都站不腳,那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本人通過側面的分析,得出來幾點原因。第一點就是"大妃事件"對努爾哈赤造成的影響。雖然後人認為這是皇太極故意陷害阿巴亥,但努爾哈赤畢竟不知道內情。雖然前面說努爾哈赤原諒了阿巴亥,又重新立為大妃,但他真的就原諒了嗎?我們知道努爾哈赤是極度自我的人,說白了就是隻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任何人都只是他的工具,這點可以從他主動送大兒子褚英做人質這事看出。這樣一個人怎麼會那麼容易就原諒阿巴亥的"越軌行為"呢?雖說滿洲當時有"收婚"習俗(父親死後,兒子可以將其後母收為妻子),並且也曾說自己死後,要將大妃與幼子託付給大貝勒代善,這實際上就是收婚。可努爾哈赤那時還沒死,阿巴亥就向大貝勒代善頻頻示好,暗送秋波,這就讓他接受不了。代善後來也因"品行不端"罪名被剝奪了繼位之權,細細品味,跟此事估計也脫不開干係。

她是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大妃之一,為何突然離世,真是先王不捨嗎?

努爾哈赤

第二點可以從阿巴亥的三個兒子沒有違旨抗命證實。前面分析了她的三個兒子都是旗主,手握兵權,如果知道自己的母親是被陷害致死,沒有理由不反抗。有些史料說他們的實力不如皇太極等四大貝勒(皇太極、阿敏、代善、莽古爾泰),不敢反抗。可我不這樣認為。當時一共只有8個旗的軍隊,他們就佔了3個,說不定還可以爭取下代善的支持。另外在努爾哈赤創立的十大貝勒"共議國政"體制中,他們也都位列其中,個個都有話語權,可見實力並不弱。另外就是他們有今天的位置,完全是因他們的母親得寵而來,努爾哈赤一死,他們的母親就會成為皇太后,他們更加"子憑母貴"。能讓他們這麼安靜接受母親殉葬事實,真相只有一個——"遺照",並且是努爾哈赤親自頒發的遺照。有史料說努爾哈赤死前,只有阿巴亥一個在場。但從種種跡象分析這明顯是不對的,肯定還有一些其他人在場見證。所以皇命不可違,他們只能遵旨。後來這三個兒子都成了清初的著名將領,屢立戰功,也可以證明當時他們是認可母親阿巴亥殉葬這件事,要不怎會心甘情願為皇太極賣命?

第三點努爾哈赤怕自己死後,阿巴亥干政。努爾哈赤非常喜歡研讀史書,他的很多軍事、管理才能都是從歷史中學來的。他擔心自己死後,阿巴亥貴為皇太后,並有他的三個兒子輔佐和代善的幫忙,朝廷中無人可以制約,從而出現後宮當政的情況。而歷史上凡是出現這種情況,無不是內鬥紛起、朝綱動亂。恰恰晚年的努爾哈赤又非常注重親情,綜合考量之後,他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主動讓阿巴亥殉葬,消除禍端。

她是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大妃之一,為何突然離世,真是先王不捨嗎?

上述原因都是通過側面分析得出的,矛頭都指向了努爾哈赤本人,是他讓阿巴亥死的。但翻閱正史,關於阿巴亥的記載太少,即使提及也是一筆帶過,諱莫如深。只能說阿巴亥殉葬是確有其事,但皇太極估計也使了不光彩的手段,來了個"順水推舟,同時他也不想自己沾上"弒母"的汙名。據傳皇太極登汗位後,禁止群臣再提及此事,所以造成史料對阿巴亥記載的缺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