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立規矩,要抓住這4個關鍵期,錯過再管就難了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讓孩子懂得規矩明,知道規則是很重要的。但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還小,也不懂事,就等晚一點,等孩子在大一點,再教給孩子立規矩也不遲。

其實給孩子立規矩是有關鍵期的,錯過後再想管教就難了。永遠不要覺得現在還小,長大就好了,家長的每一次縱容都會在孩子心中留下印象,而後讓他形成這樣一種錯覺:我下次還要這樣做,反正也不會怎麼樣。

給孩子立規矩,要抓住這4個關鍵期,錯過再管就難了

所以,想讓孩子長大之後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家長一定要抓住這幾個黃金時間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才好。

2歲:告訴孩子何可為何不可為

2歲左右的孩子,就開始逐漸形成自我意識了,不再像之前那樣思想完全由大人掌控,面對一些簡單的事情會產生和堅持自己的想法。

這時的孩子的確對身邊的一切事物充滿好奇,想要探索,作為父母不能太過約束,需要給予鼓勵與支持。

但這並不意味著就要放縱孩子隨心所欲,自由也要在一定界限內才行,那些觸犯原則或明令禁止的事情,必須嚴肅告訴孩子不能做。否則影響他人不說,也可能導致孩子自己受傷。

這時的規則主要是安全上的,比如不能進廚房,不能離熱水太近,不能用手碰電源,不能隨便亂吃東西等等。

父母強調多了,孩子自然懂得界限。

給孩子立規矩,要抓住這4個關鍵期,錯過再管就難了


3-4歲:教孩子講道理、懂禮貌

3歲時大部分孩子都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需要短暫離開家庭,融入人生中第一個小群體。

面對陌生的同齡小朋友和老師,孩子必須講道理、懂禮貌,才能做到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適應環境。

這當然不是口頭上教育就能做到的,平時父母就要教導孩子在外遇見長輩主動打招呼,和小區裡的同齡小朋友玩耍要表現禮貌,獲得他人的幫助要說謝謝,不小心麻煩到他人要說對不起。

給孩子立規矩,要抓住這4個關鍵期,錯過再管就難了


5歲:讓孩子懂得判斷和做決定

孩子年幼時,許多問題都是由家長來做決定,導致孩子沒有準確的判斷力。而且,孩子5歲左右,已經進入了幼兒園大班或者學前式的教育。

這時要讓孩子學著自己決定某些事情該如何做,也要懂得面對是非時該如何做判斷,這樣能避免孩子長大之後形成對父母的依賴。

給孩子立規矩,要抓住這4個關鍵期,錯過再管就難了


6歲:要讓孩子知道獎罰分明

6歲的孩子已經進入小學,此時對其進行獎罰分明的教育是再好不過的。學校中,老師往往也會用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待孩子。

所以,讓孩子知道在家中也存在獎罰分明的情況,是為了讓他們日後更加迅速適應學校老師的教育模式,也是為了要讓孩子懂得哪些事情做了之後,自己要為之付出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