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良的死埋下了袁紹失敗的種子

公元200年,曹操、袁紹這兩位發小之間的矛盾已經愈發尖銳。為了決定誰才是北方之主,誰才是真正的北方扛把子,三國史上最經典戰役之一,官渡之戰拉開了帷幕。在這之前,我們不妨先看一下雙方參戰人員的實力。首先是袁紹,袁紹這個人出身高貴,祖上就是一直吃漢室俸祿的。還都是大官,號稱四世三公,那他也是實打實的貴族。所以,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皇帝說話都沒啥用。可是袁紹說話有用。起碼有人聽,雖然他出的都是一些餿主意。當初何進就是聽了他的建議才引得董卓進京,才搞的董卓大亂。但是他的身份擺在那,就起碼有人聽。之後他還當了十八路討伐董卓諸侯的頭領。可見袁紹他在河北是很有聲望的。所以,很多的河北能人都聚集在了袁紹麾下。當時他文有田豐、沮授、許攸等一系列名士。武有顏良、文丑、張郃、高覽等猛人。再加上袁紹他自己底子好,家裡又有錢。所以,袁紹是企圖一統天下的,而且他也貌似很有這個實力。

顏良的死埋下了袁紹失敗的種子

而另一方面的曹阿瞞想比就磕磣了許多。他家從他爺爺開始就是宦官,出身不能說不好吧,但跟袁紹這一比就差得沒邊了。從家底聲望這方面來講就遠不如袁紹。至於謀臣武將,曹老闆手下還是不少,和袁紹打個五五開吧。但是兵力糧草是方面是極端匱乏的。所以很多人一開始是十分不看好曹操的。但是後來卻是曹操大勝,現在人大都認為是許攸的反水給了袁紹致命一擊。但是其實在關羽斬顏良之後,就導致了之後袁氏的失敗。

顏良的死埋下了袁紹失敗的種子

那這個顏良到底是什麼人呢。為什麼他的死會有如此後果。顏良,東漢末年河北軍閥袁紹帳下第一勇將。勇冠三軍,以勇聞名。還和文丑、張郃、高覽並稱河北“四庭柱”。我們知道“柱國”的意思是就是國家棟梁,頂樑柱啊。那麼庭柱就是撐起河北的四根頂樑柱。而顏良在這四人之中還是排名第一的。可見顏良是東漢末年一流的武將。當然這樣籠統的講沒啥信服力,我們可以通過最簡單有效的比較可以獲取一個更具體的概念。

顏良的死埋下了袁紹失敗的種子

一開始,顏良佔取白馬,曹操派兵迎戰。曹軍最先出戰的是宋憲和魏續。這哥倆原先是呂布的部將,之後投降曹操。但能做呂布的部將怎麼也算是個二流武將了。兩人此時新投降不久,初來乍到曹營,肯定是立功心切,躍躍欲試的。所以,曹操也是給了他們這麼一個機會展現自我。那麼這兩位狀態良好的二流武將出場是怎樣的呢?二人迎戰顏良,結果顏良不到三個回合斬宋憲,一個回合劈魏續……也就是這哥倆在顏良手底下合起來也就堅持了三回合。曹操一看這情況不對呀,於是又派了徐晃前來應戰。徐晃可是後來的五子良將,整個曹營裡都是排得上號的,妥妥的一流武將。但是就是這樣的一流武將和顏良戰了二十合也是敗下陣來。不過想想也是能理解的,顏良作為四庭柱之首,各方面是高過張郃的,張郃後來也是五子良將之一,和徐晃是差不多的級別。那麼這樣想來顏良的武力高過徐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樣一來顏良武力高得恐怖呀,簡直就要直逼超一流武將的行列。

顏良的死埋下了袁紹失敗的種子

而且更為難得的是,顏良還不是那種只逞匹夫之勇的莽夫,他統兵打仗的能力也是十分了得。根據三國《袁紹傳》中裡記載,袁紹準備攻打許昌的時候,領兵數十萬。任顏良和文丑各為上將,各自率領10萬人馬。這是什麼概念呢?少說也是個集團軍總司令了呀。如果顏良真是一個靠勇取勝的匹夫,袁紹能讓他率領10萬人馬嘛?去送死嘛?別逗了,袁紹怎麼說也不會讓一個草包去做河北的門面的。各方面看來顏良絕對上的是袁紹陣營裡的王牌。

顏良的死埋下了袁紹失敗的種子

可是,如此優秀的將領就這麼橫死在軍中實在是很荒誕。顏良死得真的是很突然,很冤。顏良當時是威震整個北方。而關羽的名聲說實話並沒有很響亮。這就好比你手裡最大的一張王牌才剛剛放出來,就被對手不知道哪找來的一個無名小輩給滅了。還是在萬軍從中被人單槍匹馬地給殺了。可以想象袁紹聽到顏良的死訊時,心情是多複雜的。而當聽到顏良是被人在萬軍從中幾乎是被秒殺的,袁紹軍的士氣肯定是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自己軍隊裡的精神圖騰,那個戰無不勝的大將軍就這麼死了?死法還這麼窩囊,甚至是個恥辱,更重要的是對手還是個名不經傳的紅臉小子……我們有理由相信正是因為顏良這麼不明不白的死才導致袁紹前期戰略部署的流產,導致這麼貿然開啟官渡之戰。

顏良的死埋下了袁紹失敗的種子

當然,關羽斬顏良是突襲,那麼如果顏良和關羽互報姓名,擺開來實打實打一架又是什麼情況呢?我們其實可以對比一下關羽和文丑打。關羽是久戰不下,差點就沒打下,關羽是打出火氣的。那麼顏良和文丑戰力是相差不多的,所以估計一開始也是難捨難分,不相上下。最多,等百回合之後,關羽氣力更好一些,把顏良給慢慢拖死,勉強取勝。但是,恰恰是隻有這樣極具傳奇色彩的萬軍從中取敵將首級的關羽才符合我們那印象中智勇雙全的武聖,才是真雲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