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王錢鏐:善事中國,保境安民

五代十國時期,後梁開平元年,朱溫廢唐建梁稱皇帝,封錢鏐為吳越王兼淮南節度使。吳越國是個小國,不足以與中原政府對抗,因此,吳越王錢鏐一直保持與中原政府的依附關係,常年遣使進貢,以求庇護。在位四十一年間,錢鏐採取保境安民國策,發展漁鹽桑蠶,維持經濟繁榮局面,同時鼓勵國民擴大墾田,使“境內無棄田”,“歲熟豐稔”,被兩浙百姓讚譽為“海龍王”

海龍王錢鏐:善事中國,保境安民

五代時,南方諸政權中,吳越國是經濟文化發展最快的地區。在錢鏐“善事中國,保境安民”基本國策指導下,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發展手工業、商貿業和文化事業,擴建杭州、蘇州等中心城市,經過近一個世紀的努力,至吳越國歸宗時,杭州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南第一州”。

錢鏐在發展經濟中首先緊緊抓住農業的命脈—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重點整治了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從而把吳越國建成了魚米之鄉。吳越國利用水網澤國的優越條件,創造了“圩田”的耕種方法,即在河渠兩岸的農田周圍,築起堤壩,內以圍田,外以擋水,圩田是吳越國發展農業一個重大進步措施。

海龍王錢鏐:善事中國,保境安民

錢鏐還十分重視曬鹽、製茶、制瓷、絲織業等手工業的發展。當時在十國中以吳越國的絲織業發展最為迅速。絲織業的發展又刺激了農民種桑養蠶的積極性,使境內“桑麻蔽野”,蠶季出現了“春巷摘桑喧奼女”的熱鬧景象。吳越之地已成為全國絲織業最發達的地區、中國的“絲綢之府”。

海龍王錢鏐:善事中國,保境安民

經濟的繁榮,基礎在於生產的發展,但要實現真正的經濟繁榮,還賴於商貿的發展。通過商貿交易,溝通中國兩大經濟帶—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實現貨暢其流,物盡其用。五代前中國大都市都在長江以北,西京、東京稱為“兩京市”,是全國最大的商貿中心,其次便是揚州、益州(成都)。五代後,商貿中心便慢慢向蘇、杭、明等州轉移。這些均為後來趙匡胤統一中國,南宋王朝定都杭州的實踐所證實。

現在,長江三角洲最富庶的滬寧杭(含嘉、湖)、蘇錫常、甬溫紹九個地區中有七個均在原吳越國地區。吳越國往事已越千年,但其重大意義與影響卻綿延至今。錢氏三世五王實踐“善事中國,保境安民”的基本國策,從而為國家經濟繁榮、民生福祉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