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遇而安的开国上将陶峙岳

陶峙岳既是国民党中将,当过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新疆警备总司令,又是我党55上将,当过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建设兵团司令员,但是陶峙岳知名度不高,一般人对他了解并不多,顶多知道他领导过新疆和平起义。这是因为陶峙岳在国共两边都属于边缘人物,非嫡系将领。

随遇而安的开国上将陶峙岳

陶峙岳,1892年9月18日出生,湖南省宁乡县人,与刘少奇是同乡。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后加入同盟会。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从保定军校二期毕业后回到湖南加入湘军。先是在谭延闿门下当低级军官,后来辗转投归宁乡同乡贺耀祖,在湘军摸爬滚打凡二十年,直到抗战爆发后,所部被胡宗南吞并,才在名义上进入中央军序列,淞沪会战中,时任国民革命军第8师师长的陶峙岳将军率八千三湘子弟兵与日寇血战二十二天,撤下来时已不足八百人!

抗战胜利后,张治中主政新疆,他很欣赏陶峙岳,特意把陶峙岳调到新疆当警备总司令,兼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才算是受到重用。1949年9月25日,时任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的陶峙岳将军率新疆驻军通电起义,使占全国近六分之一疆土免于战火,功莫大焉。1954年10月7日,根据中央命令,驻新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军、第5军、第6军大部,第22兵团全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军队序列,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陶峙岳任司令员,王恩茂任政委。化剑为犁、屯垦戍边。

随遇而安的开国上将陶峙岳

新疆当时很混乱,北疆受苏影响极重(比如三区革命),南疆又有很多割据武装,所以陶峙岳(以及之前的盛世才)都属于左右逢源长袖善舞的人物。进军大西北青马一朝覆灭,王震兵团迅速挺进新疆,陶峙岳起义后一直也是新疆兵团司令,但这个司令属于有名无实,比如丁盛回忆录就记载调他去新疆当副手他不愿意去,上级做工作就说陶峙岳基本只是名义上的一把手,他去实际上责任很大云云。

1955年9月,63岁的陶峙岳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这位比毛主席还年长一岁的老将军是开国57位上将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同时,他还是唯一一位毕业于保定军校的开国上将。与陶将军同获上将军衔的原国民党起义将领中还有董其武、陈明仁两位将军。

随遇而安的开国上将陶峙岳

早在建国之初,王震将军就曾问陶将军,是否考虑过入党。对这个问题,陶将军当然考虑过,但他想:入党是人生大事,自己刚刚起义没几年,还没做出什么贡献,入党未免太早了点。于是就回答说:“是所愿也,未敢请也。”1982年9月,陶将军终于以九十高龄入党,成为开国将帅中入党时年龄最大、时间最晚的开国将军。

1983年陶峙岳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8年12月26日陶峙岳在湖南长沙逝世,终年97岁。陶将军逝世时,位居全国政协副主席,属党和国家领导人。按规定骨灰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西一厅骨灰堂,按惯例:“骨灰存放10年后即可落土”。中国人亦有“入土为安”的习俗,然当时墓地最低标准为8.5万元。陶老将军一生清廉,未给家人子女留下分文遗产,其子孙又均是普通百姓,无一人为官为商者,实难筹措这8.5万元墓地费用。无奈之下,将军的孙女婿不得不求助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2003年5月,经中央办公厅批准,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资,将陶将军的骨灰由八宝山西一厅骨灰堂迁入西一区安葬,墓地为最低规格仅9平方米,陶将军墓一边是董其武上将,一边是杨成武上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