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碼通行全廣東!“粵康碼”已實現全國、全省信息互通互認

重要通知!“粵康碼”已實現廣東全省一碼通行。

本文附“粵康碼”常見疑問解答,記得耐心看到最後哦~


“粵康碼”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與國家“防疫健康信息碼”、各省(區、市)健康通行碼相關防疫健康信息實現了數據共享互信。


一碼通行全廣東!“粵康碼”已實現全國、全省信息互通互認


“粵康碼”有什麼功能?

“粵康碼”分為“紅、綠碼”,疫情防控重點人群標識為“紅碼”,“綠碼”可全省通行。


【外省人員入粵要求】

外省人員入粵時,應提前申領全國一體化平臺“防疫健康信息碼”或“粵康碼”作為廣東省通行憑證,實現“一碼通行”。

【武漢入粵申報】

現階段武漢人員來粵,應提前註冊登錄“粵省事”,使用“粵康碼”作為廣東省內通行憑證,實現“一碼通行”,並提前使用“入粵申報”登記目的地等基本信息。


一碼通行全廣東!“粵康碼”已實現全國、全省信息互通互認

“粵康碼”入粵申報入口


填寫基本信息和核酸檢測情況完成申報。

一碼通行全廣東!“粵康碼”已實現全國、全省信息互通互認


“粵康碼”的主要功能有這些:


(1)可出示本人“粵康碼”,供檢查人員查看或掃碼。

(2)可查看出示人員的“粵康碼”狀態,其中確診或診斷陽性人員、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疫情地高風險來粵人員、集中隔離人員、居家隔離人員的“粵康碼”為紅碼。“粵康碼”為紅色的人員,可進一步查看原因及其解除指引。檢查人員可結合“粵康碼”顏色瞭解受檢對象情況。“粵康碼”為綠碼,則不屬於上述疫情防控重點人群類型。

(3)可查看或出示本人的健康信息,包含健康證明情況、解除醫學觀察電子告知書、健康申報記錄、體溫檢測記錄等。

(4)可進行健康情況申報,包含企業單位員工健康申報、組織機構成員健康申報、個人自查健康申報(可代他人申報)。

(5)可查詢或出示本人的通行大數據行程卡,即由信通院聯合三大運營商提供的14天內到達或途經的省市記錄。

(6)可添加本人家庭成員的“粵康碼”,協助一起同行的家中老人、小孩及操作困難的家庭成員出示“粵康碼”。

(7)支持武漢入粵人群進行入粵申報。


如何申領“粵康碼”?


微信搜索“粵省事”小程序,在首頁從“粵康碼”服務入口進入。


一碼通行全廣東!“粵康碼”已實現全國、全省信息互通互認


“粵康碼”沒有得到互認怎麼辦?


目前全國一體化平臺“防疫健康信息碼”和“粵康碼”已建立信息互通互認機制和規則,明確了跨地區流動人員健康通行碼信息的可信可用。

除北京、湖北等地外,若出現健康通行碼無法互認的情況,可向本地相關管理部門或12345熱線等反映。


老人小孩能否申領“粵康碼”?


可以通過添加家庭成員功能代申領“粵康碼”。

如家裡有老人、小孩等不方便使用手機的人員,可點擊“粵康碼”上方的“添加家庭成員”,填入家庭成員的姓名與身份證號,並讓其進行人臉識別認證。


一碼通行全廣東!“粵康碼”已實現全國、全省信息互通互認


如新增家庭成員為未成年人,用戶可根據頁面提示填寫未成年人信息,在【是否為學生】選項中填【是】,並協助未成年人進入人臉識別認證環節;

如提示人臉識別失敗,將提示獲得未完成實人認證的“粵康碼”,此時可返回至“粵康碼”界面,並切換姓名,獲取白底“粵康碼”,該“粵康碼”也可進行掃碼核驗,同時支持保存離線“粵康碼”(當前暫不支持跨設備登錄查詢未實人認證未成年人的體溫檢測記錄)。


一碼通行全廣東!“粵康碼”已實現全國、全省信息互通互認


沒有身份證的老人或小孩應當可通過線下填報等方式申報健康狀態供管理人員查詢核驗,各地不能以申領健康通行碼作為唯一通行憑證。


入境人員可否申領“粵康碼”?


持內地居民身份證和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中國公民普通護照入境人員,直接通過“粵省事”微信小程序獲取本人“粵康碼”;當前暫不支持外籍人士及中國臺灣人士申領“粵康碼”,建議此類入境人員可通過線下登記的方式辦理。


“粵康碼”的其他常見問題


Q:在申領“粵康碼”時,發現數據信息有誤該怎麼辦?


如果發現“粵康碼”數據錯誤(如體溫錯誤),不支持修改或刪除;

個人健康申報近期居住地址點擊如果沒反應,開啟小程序及手機系統定位授權即可解決;

查看健康申報記錄,如發現登記信息有誤,不支持修改,可重新申報提交;

個人健康申報有多條申報記錄的,以最新的健康申報記錄為準。


Q:在使用“粵康碼”時,出現“系統繁忙,當前查詢人數過多,請稍後再試”時怎麼辦?

由於同一時間查看、亮碼人員較多,有可能會出現網絡擁堵、暫時無法提供服務的情況,請耐心等待片刻,稍後再試即可。

“粵康碼”服務也將根據實際需求不斷對系統進行擴容升級,提升服務質量,全力保障“粵康碼”服務穩定運行。


Q:公眾申領健康通行碼後,如何確保個人的健康信息數據不洩露?

健康通行碼系統(包括“粵康碼”)由政府部門負責建設,將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保障數據安全,有嚴格的訪問、使用權限控制及相關管理辦法,嚴防數據洩露。

同時前端採集的數據進行了加密處理,對用戶實人認證數據信息進行脫敏處理,以確保數據安全,在亮碼掃碼使用時,均需本人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