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統一、旺旺…食企“跨界”轉產口罩真這麼容易嗎?

據不完全統計,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超3000家企業宣佈“跨界”生產抗疫物資,硬通貨口罩成為跨界生產熱點。


在食品行業,也有許多企業硬核轉產。一方面是基於社會責任、道德使命的“緊急供保”;另一方面轉產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同時為社會和企業自身創造價值。然而,光環之外,轉產之路真那麼容易嗎?


1

蒙牛、統一、旺旺、貝因美…

眾多食企轉產口罩


4月1日,旺旺宣佈即將開賣旺仔一次性口罩,包括成人款和兒童款,包裝袋上是旺仔的經典形象,口罩上也印滿了旺仔。旺旺表示,目前口罩生產線已經啟動。


蒙牛、統一、旺旺…食企“跨界”轉產口罩真這麼容易嗎?


3月20日,蒙牛第一隻口罩成功下線。據悉,蒙牛的口罩生產線由蒙牛旗下下轄工廠的羽毛球場改建而來,所產口罩一方面滿足集團員工自用,另外供政府支配調度,支援一線。


蒙牛、統一、旺旺…食企“跨界”轉產口罩真這麼容易嗎?


貝因美在原有的專業生產環境下,引進了專業口罩生產線。3月16 日,貝因美首條口罩生產線正式投產,全面投產後,日產量可達50萬隻。


蒙牛、統一、旺旺…食企“跨界”轉產口罩真這麼容易嗎?


3月底,統一天貓期間店上線了“一次性口罩”新品,據瞭解,口罩製造商為濟南統一企業有限公司,這意味著統一也正式跨界轉產造口罩。


蒙牛、統一、旺旺…食企“跨界”轉產口罩真這麼容易嗎?


此外,江西金土地集團、福建然利食品、廣東福海餅業、東莞市焙芝友食品、漯河市永利食品、廣西宏邦食品等十幾家食品企業陸續宣佈轉產造口罩,加入到抗疫援產的陣營中來。


2

進入口罩行業之後

產銷遇難題


國家有需要,市場有需求,食品企業轉產口罩似乎是一個“名利雙收”的好項目。然而光環之外,食品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卻面臨很多難題。


轉產口罩,首先需要取得審批資質,然後要進行員工培訓、改造增設生產線、採購生產主要原材料和輔料,無論是人力還是物力,都需要較大的投入。福建省然利食品有限公司是轉產口罩的食品企業之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加快援產步伐,我們自己研究口罩生產設備,從2月13號開始下料,到23號調試出來短短10天,從圖紙、加工、組裝、調試,我們每天都加班十幾個小時。”


蒙牛、統一、旺旺…食企“跨界”轉產口罩真這麼容易嗎?

然利口罩生產車間


食品企業跨界轉產口罩絕非易事,然而進入口罩行業之後卻面臨原材料市場混亂和口罩銷量下滑等產銷難題。


一方面,無紡布供應緊俏,其餘輔料難以採購,口罩生產成本不斷增加;


另一方面,我國口罩日產能、日產量快速增長,3月2日,國家發改委宣佈,我國口罩日產能、日產量雙雙突破1億隻。國內的“口罩荒”正在逐步得到緩解,口罩價格在慢慢回落。


在此背景下,口罩生產企業希望能夠對接海外市場的大量需求,然而出口政策的改變和不斷提升的口罩標準,又讓廠商陷入被動之中。有業內人士表示,生產口罩出口海外,必須滿足“現貨、資質、物流”三個條件,“資質”成為很多企業最大的難題。


3

為勇於承擔 抗疫援產的


與蒙牛、旺旺、統一等食業巨頭轉產口罩有所不同的是,中小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為防疫貢獻力量之外,還需要考慮自身所承擔的風險。


據業內人士透露,轉產口罩運作相對較早的企業,投的百萬千萬元成本陸續回本,有些已經獲得了可觀利潤,但隨著時間推移和形勢變化,口罩行業將面臨更多挑戰。


但從長遠來看,食品企業轉產口罩,對於品牌口碑和企業形象來說具有重要意義,這些都會轉化為企業的無形資產。畢竟,為社會創造價值,才能得到消費者和市場對品牌的認可。


無論如何,食品企業選擇在特殊時期挺身而出,冒著風險抗疫援產,甚至優先滿足政府調撥、進行無償捐贈、優先供應學校和本地使用等等,都是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這樣的企業值得我們點贊。


蒙牛、統一、旺旺…食企“跨界”轉產口罩真這麼容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