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在東北亞的古國高句麗

摘要:高句麗是西漢至唐朝時期,中國古代東北邊疆的少數民族。高句麗最初是西漢王朝的邊疆少數民族政權,接受西漢的直接管理,高句麗一度稱雄東北亞地區,但高句麗和中原王朝的臣屬關係一直沒有中斷,唐王朝在總章元年(668年)滅亡高句麗。

高句麗是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在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民族政權,高句麗存在長達700年的歷史。高句麗在西漢王朝時期屬於玄菟郡高句麗縣管轄,接受西漢王朝的直接管理。高句麗和各中原王朝的臣屬關係一直沒有中斷,稱臣納貢、接受冊封、服從中原各王朝的詔令。唐高宗時,高句麗被李績、薛仁貴率軍擊破,高句麗王投降,唐朝在朝鮮半島的平壤城置安東都護府。

遺失在東北亞的古國高句麗

集安高句麗墓壁畫

唐朝滅亡高句麗後,高句麗貴族及數十萬百姓被遷徙到了中國內地,融入漢族,唐朝將領高仙芝就是高句麗人。部分高句麗人進入由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國,遼滅渤海後,遷至東蒙、遼寧、山東一帶,融入漢族。留在朝鮮半島,加入到了新羅政權的高句麗人甚少。

遺失在東北亞的古國高句麗

好太王碑文(部分)

高句麗的建國神話在一些史料中也有不同記載,其中吉林集安市的“好太王碑”是研究高句麗歷史的重要文物。碑文涉及高句麗建國傳說,碑文如下:“惟昔始祖鄒牟王之創基也,出自北夫餘,天帝之子,母河伯女郎。剖卵降世,生而有聖德……”從碑文記載內容看,高句麗是由朱蒙(鄒牟王)建立,卵生建國,元出北夫餘,是來自於中國古代東北的少數民族,後南遷到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高句麗立國最初是在現在遼寧的桓仁縣五女山城(紇升骨城),後又遷徙到吉林省集安,建有國內城、丸都山城,公元427年遷至平壤,成為一個橫跨中國東北與朝鮮半島的國家。

遺失在東北亞的古國高句麗

中間站立者為高句麗人

高句麗的族源比較複雜,政權的統治階層來自於北夫餘,底層百姓主要是貊人、穢人、句驪人、漢人、靺鞨人、契丹人等。語言是確定民族族屬的基本特徵,古代高句麗與百濟、扶余、沃沮的語言是相通可以交流,都屬於扶余語系。而來自朝鮮半島南部的新羅,語言與高句麗並沒有相通的記載,古朝鮮半島的三韓,辰韓與弁韓可以語言交流,辰韓與馬韓語言不同。高句麗用的是漢字,而同時期的半島三韓部落是沒有文字的。所以新羅與高句麗不是一個民族。

遺失在東北亞的古國高句麗

集安高句麗將軍墳(東方金字塔)

史書文獻中,高句麗也寫成高句驪、高麗、高驪,但是從宋朝開始就將“高句麗”與朝鮮半島的“王氏高麗”混為一談。在高句麗滅亡後250年,新羅人的大將王建弒主自立,建立了高麗政權。北宋的曾鞏對出使宋朝的高麗使臣,對高句麗和王氏高麗世次連發十問,質疑王氏高麗是高句麗政權的合法繼承者,曾鞏的十問未能得到答案!曾鞏的《高麗世次》所列出的21王,均可在中國史籍中找到出處。王氏高麗為高句麗之繼的謊言,進一步擴散,王氏高麗借用高句麗之名,來實現領土擴張的野心。近代以來,中國史學界也曾將高句麗當作朝鮮半島的政權,出現過認識上的混亂和模糊。

遺失在東北亞的古國高句麗

高句麗全盛時期版圖

結語:通過對中國曆代王朝對高句麗管理歷史的考察,中國古代東北的高句麗自始至終都是我國的邊疆少數民族,高句麗是誕生在中國古代東北的少數民族,最後被中國唐朝所統一。高句麗不是高麗,高句麗與王氏高麗也不是繼承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