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題材服飾的魅力——從電影《赤壁》開始

“華語電影史上雷片之王”這個帽子扣在電影《赤壁》的頭上還是有點太大了一點。


三國題材服飾的魅力——從電影《赤壁》開始


先不講電影改編的如何,就說電影中置入的投壺、蹴鞠、劍舞、書法、繪畫、茶藝、音樂等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就讓人們在欣賞電影的同時也領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風貌,還有無時不刻不在的人物服飾,更是無聲勝有聲的承載了影片的內容。《赤壁》中的服飾背景體現了物生而後有象,服飾造型則體現出立象以盡意。

文化影像書寫


三國題材服飾的魅力——從電影《赤壁》開始


東漢末年,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群雄紛爭,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千餘年來,人們對三國的情懷和對英雄夢的憧憬從未停止,取材於三國事件的電影《赤壁》多視角的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並以中國歷史文化為中心,加上好萊塢的藝術風格,更加吸引了世界各地觀眾的關注,更好的向外輸出了中國文化的魅力。

赤壁之戰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場著名戰役,被後人廣為傳唱,所以電影也受到了多方面的關注,電影是“視覺形象的語言”,它的視覺效果,決定一部電影的質量。說白了電影中的服化道很重要,服飾是時代的表徵,是電影的視覺語言,電影反映某個時期的文化思想、社會形態以及人們的生活狀態,因此在電影中就要用服飾來體現那個時代的特色,來幫助觀眾儘快的進入電影的環境中去。

典型樣式


三國題材服飾的魅力——從電影《赤壁》開始


《赤壁》的時代背景是東漢末年,漢朝初年服飾與民無禁,直到東漢明帝永平二年才設定了官服制度,而其重點在冠冕,各有各序,朝服為袍服制,袍即為深衣制。

冠冕

古代冠帽始於先秦時期的頭衣


三國題材服飾的魅力——從電影《赤壁》開始


《後漢書·輿服制》記載:上古之人居而野處…觀鳥獸有冠、角及種種鬍鬚,就效仿之作冠冕髮髻流蘇,從而有了各種髮飾、冠冕等。

“通天冠,其服為深衣制。”

通天冠,就是皇帝日常所戴的冠,冠也是中國古代等級制度、身份、地位的象徵。


三國題材服飾的魅力——從電影《赤壁》開始


漢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第一個強盛時代,出現“文景之治”,思想上“獨尊儒術”,封建制度得到完善,造就了衣冠文化濃厚的政治色彩,形成了“漢宮威儀”。

“冕旒”本是古代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李冠。漢代之後,這種內紅外黑的冕冠即為皇帝一人專屬,有詩為證:“萬里衣冠拜冕旒”。

深衣制

三國題材服飾的魅力——從電影《赤壁》開始


中國古代的服裝形制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胡服…

上衣下裳被稱為中國最古老的服裝形制,而深衣用途最為廣泛,東漢時期男女皆服用,即作為朝服,也是主要的基本常服,電影《赤壁》中,通用的就是日常服飾樣式。

上至天子,下至庶人,不分男女,不論階級都可以穿深衣,漢朝的深衣制服裝主要體現在曲裾袍上,袍服在周代時期已經出現,流行於秦漢時期,採用上下連裁,腰部無接縫,而依然保留了深衣制的其他特徵,所以本質上依然是深衣制。


三國題材服飾的魅力——從電影《赤壁》開始


深衣制如同中國古代其他服飾一樣,服裝的結構是按照人體站立時的靜態姿勢而設計的,採用人體兩臂平展、兩腿稍劈的立姿結構形式,所以中國傳統服飾是直線狀和平面形的,並不重視胸腰臀圍的差量,不同於西方服飾的立體感。

基本改變


三國題材服飾的魅力——從電影《赤壁》開始


《赤壁》導演吳宇森在電影籌劃初期聲稱要顛覆觀眾心中的固定模式,要運用東方元素和西方技術展現具有國際主義審美的影片:史詩巨片、英雄情懷、兄弟情義、團結一致,以弱勝強都是電影想要表現的主題,為了體現電影的概念,服裝設計師葉錦添最後定下的《赤壁》服裝基調就是以漢服的標準,黑白色為主,少花哨,求寫實,單一又有力量。


三國題材服飾的魅力——從電影《赤壁》開始


葉錦添在採訪中說道自己設計服裝的時候會和許多歷史學家坐下來聊天,也查閱了大量的書籍和資料。不過漢代出土文物和史料記載並不詳細,武士服一般參照了秦始皇兵馬俑服飾,比如將軍作戰服“身穿又重長襦,外披彩色鱗甲,下著長褲,足登方口齊頭翹尖履,頭戴頂部列雙鶡的深紫色鶡冠,橘色管帶。”;中級軍官則身穿長襦或高領右衽褶服橘,外披彩色花邊的前胸甲,腿上裹著護腿,足登方口齊頭翹尖履,頭戴雙版長冠等。

這些在電影《赤壁》中都有表現。


三國題材服飾的魅力——從電影《赤壁》開始


《赤壁》的人物服飾基本包括兩大類型:作戰服和日常起居服

作戰服是由甲衣和戰袍組成,劇中主要人物除了諸葛亮和兩位女性小喬、麗姬之外,其他角色都有甲衣的造型,在秦漢時期高級和中級軍官都穿著彩色鎧甲,戰衣等級分明,影片中也有所演繹,曹操、劉備和孫權作為三國首領身穿利用小甲片進行復雜編制的甲衣,孫權的金黃色鱗形編制盔甲更加醒目,影片中甲衣的款式多樣化,男女都有不一樣的感覺。


三國題材服飾的魅力——從電影《赤壁》開始


三國時期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眾多,因此鮮明的個性展現是影片成功的保證之一,電影服飾正是為了詮釋人物而存在,歷史角色能否和演員契合,服裝也是重要的一點。

葉錦添的獨特風格

葉錦添是近代華人界最傑出的視覺藝術大師。


三國題材服飾的魅力——從電影《赤壁》開始


他的美術、服裝設計作品跨越各種藝術形式,善於運用傳統元素來表達時尚,他參與制作的影視作品都有良好的口碑。《夜宴》、《大明宮詞》、《橘子紅了》、《胭脂扣》、《小城之春》等影視人物造型都獲得無數肯定,將傳統與時尚結合,葉錦添的設計在這方面可謂是成功的典範,他設計的服裝看上去很傳統,但仔細琢磨,卻能感受到裡面的前衛和現代感。

傳統的深度自然不能輕視,但時尚的高度也不能被人低估。


三國題材服飾的魅力——從電影《赤壁》開始


在人物造型設計中,葉錦添的一貫設計風格貫徹始終,小喬的飄逸,孫尚香的野性都在古典中透露出現代的氣息,將古代的張力和現代的審美情趣完美結合,為電影增色不少。

中國大片的優勢就在於畫面和美工的設計,葉錦添的創作是感覺的藝術,也是人的藝術,不光是服飾,在《赤壁》中任何一個細節都能夠感受到他的設計。

傳統紋樣情結


三國題材服飾的魅力——從電影《赤壁》開始


作為一部古裝戰爭歷史電影,武器在其中的出現是必須的,《赤壁》中的矛、槍、弓箭、盾、戈、刀都讓人眼花繚亂,畢竟是冷兵器時代,卻也讓觀眾感受到了熱血,這也歸功於對武器的設計細節上。影片一開場就是一把古劍,傳統的回形紋樣有些微微的變形,簡約又不失大氣,很巧妙的用一把古劍貫穿了整部電影。

還有趙雲長槍上的饕餮紋樣。

饕餮是中國傳統深受,饕餮紋最早出現在中國的青銅器上,為虎紋的誇張、變形,也是龍紋的前身,饕餮是猛獸,所以在電影中也代表著趙雲的精神化身。


三國題材服飾的魅力——從電影《赤壁》開始


在《赤壁》中還有很多傳統紋樣的出現,而且它們的出現不單單是為了某一個鏡頭,或者是某一個場景設定,在電影中傳統紋樣的設計和運用都和一個人物的心理、性格息息相關。在這些細節的設計上,可以感受到和欣賞到美的存在。

結語


三國題材服飾的魅力——從電影《赤壁》開始


電影作為一種大眾傳播媒介,不僅有著娛樂的功能,也有能夠傳承文化、教育大眾的作用。中國電影與世界相互學習,始終堅持自身優秀的傳統文化內涵,這就是很好的發展方向,中國文化也不止於此,相信今後會有更多更優秀的作品出現。


三國題材服飾的魅力——從電影《赤壁》開始


在《赤壁》之後,必將有更多的國產電影出現在銀幕中,並著重表現出中國厚重的歷史文化,在我們感嘆之餘,也會升起自豪之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