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走廊的救贖之旅

有“洪水走廊”之稱的湖北省是堤防大省,除了防長江決堤,省內大大小小數千中小河流在汛期也如同定時炸彈掛在湖北省河道提防建設局的脖子上。而自從2013年中小河流堤防整治建設到如今,湖北省各個市的“臭水溝”們又變回了原來溫柔的“母親河”。

“誰家門口沒幾條小河呢?”這是千湖之國居民們毫不作偽的反問。在湖北各鄉鎮的鄉村,幾乎每個村落門口都一定有那麼幾條小河,鄉村公路旁則一定有更寬闊的河湖與小河相連。

而在二十年前,這些數不甚數的中小河流是“野生放養”的。

河流生態沒有部門關注,農村生活垃圾就隨意傾倒在河流裡,農藥打在河邊,河裡的魚漸漸就少了。

河流坡岸沒有人保護,沿岸泥沙加高河床,一下雨就滿河渾濁,兩岸野草瘋長遮擋河流,不熟的外客總會不留神掉到河裡。

河流淤堵沒人清理,小河漲水大河枯涸,同為漢江支流卻兩不相通。

洪水走廊的救贖之旅

2016年7月22日,被長江橫貫東西的湖北省在第六輪梅雨的強降水襲擊之下沒能守住河堤,湖北省多地在連續洪水疊加和沿線洪峰相互頂託之下嚴重受災,單個市區就有五十多萬人房屋被淹,損失嚴重。

這一輪梅雨成災,就恍若大自然對堤防建設工程突然考驗。2016年各中小河流堤防建設尚未完全覆蓋,在天災過後湖北省河道堤防建設管理局各分局立刻著手加快堤防工程建設進度,在短短兩年間就實現了小水溝都不放過的全方位河道堤防建設。

“經過50多年的建設,長江干堤由建國初期3~5年一遇提高到10~20年一遇,運用分蓄洪區工程調蓄可提高到20~50年一遇;漢江干堤由解放初期的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配合杜家臺分洪工程分洪、丹江口水庫調洪和漢江中下游民垸運用可防禦近百年一遇的洪水。”

“其它支流堤防配合民垸運用也可防禦建國以來的最高洪水。”堤防工程負責人程原升在工作總結中寫道,而這樣的成就必定不是靠每年提心吊膽的汛期威脅而來。

“堤防工程就是防的汛期洪水,最怕的也是汛期洪水。天災一來,要麼未雨綢繆,要麼亡羊補牢。”

洪水走廊的救贖之旅

而經過後續工程建設之後,各鄉鎮村裡“母親河”一般的河流兩岸雜樹雜草都沒了,滲水磚一塊一塊壘起來防止河岸泥沙被沖刷進河床,磚縫裡被村民種上農作物,也不擔心家禽啄種子,作物到了春天開出各種顏色的花,秋天結實,靠著河流就吃著河流。

受到堤防工程之裨益的村莊遍佈全市,從2016年洪災之後,每年汛期,“洪水走廊”裡連經濟並不發達的地級市都能安穩度過。

“洪水走廊”記得住奔騰的長江,記得住蜿蜒的支流漢江,記得住每一條在湖北省境內流淌的河流,無論它是否曾經是當地人口中的“臭水溝”。

“往後的堤防工程照樣不能鬆懈,建設起來不容易,維護好同樣也不容易。每年無論夏汛還是強降水導致的突發汛情,都不能忽視。雖說殺雞焉用牛刀,但民生工程向來都必須是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程原升對於未來的河流堤防治理仍然保持高度謹慎。

猛如虎的洪水,將是堤防工程永遠的提防對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