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国之君,如何只能与母亲“黄泉相见”

黄泉,自是离世之人的去所。可历史上却有一桩奇事:活人去黄泉!这事究竟是怎么个原委呢?

回到春秋初期,郑国崛起时。当时的郑国与周王室同姓姬,周室尊称其为“公”。与母亲“黄泉相见”的故事就发生在郑国的郑庄公身上。

身为一国之君,如何只能与母亲“黄泉相见”

早晨历史:春秋时代郑庄公

郑庄公的母亲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生(即后来的郑庄公),二儿子叫段,天平的问题出现了。但是这个母亲把这天平偏得太厉害了。她极度疼爱二儿子段,对大儿子就像不是亲生的。【至于原因,《左传》说的是大儿子在出生的时候吓到了他的母亲武姜。并且就“寤生”这个名字来看,比较普遍的一种说法就是武姜在生大儿子时难产,因而对大儿子产生了不喜欢的情绪。】

武姜对小儿子段的宠爱,这里有个例子:比如郑庄公即位后,会对亲信等进行分封。武姜这就来争地了。她一心要给二儿子段谋一块重地,哪管这块地分封后对郑庄公的政权是否有损。为了这件事,郑庄公和大臣们可没少议论争吵。但郑庄公还是满足了母亲的要求,把段分封到了京这个一要地。可段这个人,也真是一个不安分的主儿。他来到封地后竟试图谋反。更可笑的是,母亲武姜还从中助力。这也就是传说中的背后捅刀吧。郑庄公去平息了叛乱,段逃走,但武姜海还在京。郑庄公最终将她安置到城颖这个地方,并发誓说“不到黄泉不相见”。

身为一国之君,如何只能与母亲“黄泉相见”

早晨历史:郑庄公与母亲“黄泉相见”

但我们也知道,古时都重孝。虽贵为一国之君,掌了天下大事,但人之常情都会有的,尤其是与母亲之间的那份与生俱来的契合和爱意。郑庄公也会想见母亲。这不,他的这份思母情,也被一位叫颍考叔的臣子看出来了。但他既为君,更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涉及到的是君主的威信力。该怎么办呢?君主想母亲了,这做臣子的,定要解君之难的。这颍考叔还真出了一计:在地下掘个地道见水,然后相见于隧道,这不就是黄泉相见吗?这放到现在,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不是多此一举?想见就见嘛!但任何事都要放到它的时代背景里去看。郑庄公身份特殊,他的面子和威信决定了他不能随心所欲、说话出尔反尔。

那结果如何?郑庄公为见母亲,他真的是这么做的——掘了一条地下水道见了面,也解了相思情。【历史大白:原来,这历史上的黄泉相见,就是地下水道的见面。】

身为一国之君,如何只能与母亲“黄泉相见”

早晨历史:一国之君郑庄公

其实,母亲,是一个伟大的职业,她全心全意为子女付出所有,也不求有回报。只是在表达爱时,她也会变成一个“大孩子”,有时候会任性,或者是有所选择和偏差。但作为儿女的我们,只是就她让我们出生,让我们来到这世界上,就该怀感恩之心。因为出生对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意味着无限可能性的开始。也因为母亲对于我们生命的创造和成长的陪伴关爱,我们对于母亲的情,也是自然而切入的,是无法割舍的。就‘黄泉相见’这一个故事,就为我们展现了这一点。即使是管了国家大事的人,也会少不了对母亲的想念。这个故事虽然带些滑稽,但也是一份母子情深。

爱父母,子孝仁,这一点,也一直流传至今。爱的方式和表达或许有所改变,但那份自然而诚挚的心,一直存留于子女和母亲之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