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机与苏式战机的不解之缘(一)

中国战机与苏式战机的首次邂逅始于歼-5,歼-5的总体设计参考米格-17,第一架歼-5诞生于1956年,停产于1959年,在这几年间,歼-5一共生产了767架,歼-5的研制成功使中国一跃成为当时少数几个能够生产战斗机的国家,歼-5的服役为我国的国土安全与军队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战机与苏式战机的不解之缘(一)

歼-5

作为一款仿制米格17的战斗机,歼-5继承了米格17的全部优点,包括机身采用全金属结构,体积小,重量轻,低空机动性好的优点,除此以外,歼-5结构相对简单,易于制造与维护,十分适应我国当时工业基础薄弱,资金缺乏的国情,使中国当时可以应对大规模的消耗战。

中国战机与苏式战机的不解之缘(一)

歼-5机群

歼-5的服役生涯十分丰富,而为我国的国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也绝不是说说而已,事实上,歼-5在服役期间创造了多个战果。在1958至1966年期间,歼-5共击落国民党空军RB-57高空侦察机一架,F-86七架,F-84两架,HO-16运输机一架,击伤F-86一架。而在1966年至1968年期间,歼-5还击落美军RB-66侦察机一架,F-4一架,A-4舰载机两架。可以说是战果丰硕。

歼-5在停产以后并未结束它的飞行使命,因为当时的中国空军在使用后发现歼-5拥有一个十分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没有全天候作战能力。而为了快速补齐没有全天候作战能力这一短板,在现有基础上研发战机就显得十分快捷与划算。为此,歼-5的改型歼-5甲的研发工作提上了日程。歼-5甲的设计部门也做了改动,由沈飞改成了成飞,首架歼-5甲于1964年下线,1968年停产,总共生产了124架。

中国战机与苏式战机的不解之缘(一)

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的歼-5甲

飞机制造的工作很重要,飞行员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尽快研制一款教练机用于训练中国的飞行员成为中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歼教-5诞生了。歼教-5的设计工作开始于1964年,停产于1958年,在这几年间歼教-5共生产了1061架,它的出现为我国战斗机飞行员的培养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战斗机飞行员在驾驶战斗机以前,都会首先驾驶歼教-5。

歼-5的生产数量那么多,其退役后如何处理成为了大麻烦,为了解决如此庞大的歼-5机群,中国空军开始了魔改计划。改装方式一是将歼-5改成靶机,中国空军将飞行员座椅和武器系统拆除,安装自动化飞行控制系统,用以空对地和空对空导弹的打靶测试。此外,中国还有把歼-5改装成无人攻击机的想法,使之成为一枚巡航导弹,并进行过相关实验。可以说歼-5的改装之路花样翻新,也算是老飞机为中国军队的建设事业发出最后一点光芒。

中国战机与苏式战机的不解之缘(一)

无人靶机

值得指出的是,歼-5不仅在国内发光发热,还大量出口,出口国家包括朝鲜、越南、巴基斯坦、苏丹、美国等十一个国家,其中美国主要是民间航空爱好者收藏使用。歼-5与米格17是中国战机与苏式战机的第一次相遇,但绝对不是最后一次,未来双方还有很长时间相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