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置換的依據與方法

溫馨提示: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就可以每天第一時間免費獲取本頭條號分享的股權及企業資訊啦。更多幹貨,值得擁有!

股權置換的依據與方法

一、股權置換的儂據,

股權置換的方法,是以來來若干期累計淨利潤指標為依據的。

什麼叫作未來若干期的累計淨利潤呢?我們以實例進行說明。

假設李總公司的註冊資金是100萬元,張總公司的註冊資金是200萬元,如果兩家公司合併,李總持有新成立公司股份的1/3,張總持有新成立公司股份的2/3,這樣合理嗎?肯定不合理,因為註冊資金的多少並不能代表公司效益的好壞。

假設李總今年賺了1000萬元,張總今年賺了2000萬元,如果兩家公司合併,李總持有新成立公司股份的1/3,張總持有新成立公司股份的2/3,這叫以淨利潤指標為基礎的核算方法,這樣也是不合理的。因為明年的收入比例未必跟今年的相同。

假設張總公司今年的利潤是2000萬元,增長速度是50%,明年可以賺3000萬元,後年可以賺4500萬元;李總公司今年的利潤是1000萬元,但增長邀度是300%。明年可以賺3000萬元,後年就可以賺9000萬元了。這是以當年的淨利潤指標為置換的方法,也是不合理的。

同理,以淨資產指標為置換的方法,也是不合理的。

在資本市場,只有一個方法是比較合理的,就是以來來若干期累計淨利潤指標為依據。因為這種方法不是看過去,而是要看未來,過去只作為參考。

何謂"若干期"?若干期,指的是股權鎖定期。股權鎖定期的時間設定,可以參考實現上市的年數。例如,公司預計五年後上市,那麼就根據淨資產、利潤、増長比例等,來預計五年後公司市值多少。進而,今年可以設定一個比例,如果比例沒有調整、沒有變化,就可以進行置換;五年後如果公司發生很大變化,這個比例還可以做一些調整。這就是所謂的"若干期"。

何謂"淨利潤增長率"?也就是說,預計置換主體未來個人的淨利潤增長率。比如張總的公司每年以38%的速度增長,李總的公司每年以45%的速度增長。

何謂"淨利潤基數"?也就是置換時上一年的淨利潤。再看一個實例。

假設某集團公司預計3年後上市,現在有20個子公司的股東(各子公司的總經理),他們與總部進行股權置換。當年,他們在子公司可以分配的利潤總額為1200萬元,經過測算,各個利潤主體(包括總部和子公司)未來各年的淨利潤増長率為50%,(如果每家公司的增長率不一樣,計算起來就很複雜),置換之前的前一年,集團公司的淨利潤為3000萬元。這些總經理原來在子公司可能佔15%的股份,而置換到集團總部只佔1%或者2%的股份。

二、股權置換的步驟。

第一步:計算出20個股東的三年可分配利潤額度。

第二個年度,這20名股東的可分配利潤額度為1200萬元x(1+ 50%)=1800萬元,第三個年度可以分配的利潤額度為1800萬元x(1+50%)=2700萬元,第四個年度可以分配的利潤額度為2700萬元x(1+ 50%)=4050萬元。三年後這20名股東的分配利潤總額為1800萬元+2700萬元+4050萬元=8550萬元。

同理,總部第二個年度的利潤為3000萬元x(1+50%)=4500萬元,第

三個年度的利潤為4500萬元x(1+50%)=6750萬元,第四個年度的利潤為6750萬元x(1+50%)=l.0125億元。

股權置換的依據與方法

第二步:確定置換的方法

總部應該用哪一個數據跟分公司進行置換呢?8550萬元是分公司三年利潤的累計,那麼總部要不要把三年的利潤累計為2.1億元左右,然後再一起置換?總部的股份值2.1億元,這20個總經理的股份值8550萬元,20個股東的股份大約佔總部的1/3。這樣做,是一種大度的表現。

但是,投資公司不會同意這樣做。一般情況下,投資公司會提出要求:以公司最後一年的淨利潤(1.0125億元),乘以市盈率倍數。市盈率倍數多少是合理的呢?創業板開板後一年時間內,市盈率倍數平均為18倍,如果按78倍來計算,1.0125億元乘以78為78.98億元。公司股份值78.98億元,20個總經理的股份值8550萬元,股份重新組合後,這20個總經理佔大概1.07%的股份。

用最後一年的淨利潤指標乘以市盈率的倍數,這是中國公司的股權重組的標準方法。

假設用50倍的市盈率,公司股份值50.625億元,20個總經理的股份值為8550萬元,8550萬元÷(50.625億元+8550萬元)xt00%= 1.66%,這20個總經理的股份置換到總部就佔1.66%。如果按照5倍的市盈率,則佔14.45%。

最終,總部用20%的股份,來換取20個總經理在子公司持有的所有股份,但這20%的股份並非每個股東平均分得1%。比如劉總的公司創造了855萬元的利潤,他的利潤貢獻佔整個利潤貢獻的10%,那麼劉總在這20%的股份裡可以分得10%,即2%的股份。

綜上所述,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最終計算出每個老總分得的比例。

第三步:進行願景規劃。

如果公司上市了,你的股份能值多少錢?我們要給股東們算算賬。如何呈現這個數據呢?這就需要用到上市市值的預測模型。還是讓我們來舉例說明。

比如某公司在2011年的可分配利潤為3000萬元,公司的整個股東構成是:董事長佔50%。總裁、副總裁、總監持有剩下50%的股份。假設把2011年的3000萬元利潤全部分掉,那麼董事長一個人能分1500萬元。公司把20%的股份拿出來,與子公司的20個股東進行置換,那麼董事長原本持有的50%的股份,現在就變成了40%。按照每年50%的增長比例,2012年公司的可分配利潤是4500萬元,2013年公司的可分配利潤為6750萬元。2013年、有一家風投出500萬元投資該公司,持有該公司10%的股份,並把該公司估值為5億元。董事長原本佔50%的股份、通過第一輪稀釋還剩40%,風投進入後董事長的股份還有36%,價值1.8億元。到了2014年、又有一個風投出資5000萬元,佔公司7.5%的股份,對該公司估值6.66億元。這時,董事長的股份就由36%變成33.33%,他的股份價值2.2億元了。

可見,經過稀釋後,董事長所佔的股份比例越來越少了,但是股份的價值大大增加了、這就是股權增值。

再來看小股東。比如王五本來是2%的股份,第一輪風投進來後,王五的股份就由2%變成了1.8%;第二輪風投進來時,王五的股份比列進一步減少;公司上市后王五的股份比列就很少了。但是,即使按照50倍的市贏率,他也有6320萬元的身價;按照78倍的市盈率,他就是9862萬元的身價;按照180倍的市盈率,他就是2.2億元的身價了。

至於風投。第一家風投出資5000萬元,持有公司10%股份,按照市盈率180倍,3年後可以從該公司拿回12.6436億元;按照市盈率78倍,3年後可以從該公司拿回5.47億元。第二個風投,出資5000萬元只佔7.5%的股份,如果按照180倍的市盈率,可以從該公司拿回10.2億元;如果按照78倍的市盈率,可以從該公司拿回4.4億元。

總之,在進行股權激勵之前,除了要設定技術、設定公司的產業鏈、規劃公司的未來,我們建議企業結合數據算一下賬。通俗點說,你們是想每年分點錢三年以後成為一個幾百萬的富翁,還是想三年後讓自己身價達到2.2億元?需要謹慎做一個選擇。

如有股權問題,歡迎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