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七国之乱的梁王刘武,本是功臣,为何最后反而成了逆贼

上回笔者提到到在周亚夫的军事部署中,梁国是最关键的一步棋,而镇守梁国的,就是平定七国之乱的另一位牛人,梁王刘武。

在《史记·梁孝王世家》中对他的记载是这样的:

平定七国之乱的梁王刘武,本是功臣,为何最后反而成了逆贼

梁王刘武剧照

初,武为淮阳王十年,而梁王胜卒,谥为梁怀王。怀王最少子,爱幸异於他子。其明年,徙淮阳王武为梁王。

刘武虽然出身皇室,而且作为小儿子备受母亲窦太后的宠爱,但他却没有如一般"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子那么文弱娇气。相反,这位"皇弟"人如其名,不仅个性强悍,而且擅长带兵。他本来被封到了代国,这也算另一种形式的接他爹的班了,后来转封到淮南国,最后由于梁王无子,文帝就派刘武到了梁国。

《史记·梁孝王世家》中这样写道:

平定七国之乱的梁王刘武,本是功臣,为何最后反而成了逆贼

梁王刘武剧照

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後传於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

刘武虽然很受父母宠爱,但按照正常的宗法继承顺位,皇帝的位子根本轮不上他。不过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方式里,除了父死子继外,还有一种就是兄终弟及,刘武是接不了老爹的班,但可以畅想一下老哥的班。

而景帝就在此时给了想做梦的刘武一个枕头,百年之后,把位子让给你!但景帝自己有很多儿子,说出这话来,刘武作为一个头脑清晰的野心家,显然也知道没几分诚意,不过已经足够让他窃喜不已了。

从以上两段故事其实可以大概梳理一下脉络,文帝当年把在两个国家经受过历练的刘武封到梁国,随后景帝又主动以储君之位为筹码拉拢诱惑刘武。

平定七国之乱的梁王刘武,本是功臣,为何最后反而成了逆贼

景帝、梁王剧照

笔者推测,文景两位皇帝作为颇具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可能已经预料到在他们任期内,会有相当大的政治变故,将最亲近的刘武安排在地处函谷关之前的梁国,估计就是为了应付这类危急情况。

刘武本人知道老爹和老哥的算盘,也明白这对他而言是捞取政治资本的绝佳机会。所以他干脆顺水推舟,主动索要军备粮饷,加之不断在老妈面前卖萌,使得梁国不仅经济上异常富庶,而且武备上相当充足。

其春,吴楚齐赵七国反。吴楚先击梁棘壁,杀数万人。梁孝王城守睢阳,而使韩安国、张羽等为大将军,以距吴楚。吴楚以梁为限,不敢过而西,与太尉亚夫等相距三月。《史记·梁孝王世家》

后来由于晁错玩脱,刘武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到来。只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真的被老哥和周亚夫扔在了函谷关前当作吸引火力的挡箭牌了。虽然梁国本身的军事实力就很强大,加上中央政府的调动来的人员和物资,让刘武具备了搅动天下形势的资本。

平定七国之乱的梁王刘武,本是功臣,为何最后反而成了逆贼

刘武剧照

但对面的吴楚联军的主力却多达二十万,一波冲击直接推到了梁国首都睢阳城下。刘武知道刘濞这位伯父超级能打,也明白此时不宜和兵锋正锐的叛军主力正面硬刚,加之他收到的军事命令就是固守梁国,拖住叛军。

所以干脆龟缩到城池坚固的睢阳城内,不论吴楚叛军强行攻击,还是在城下问候他的母亲和姐姐,刘武都一副决不投降、绝不出城的强硬态度。

刘武本以为只要能在睢阳城下拖住叛军,周亚夫就会率领中央政府的主力前来解围甚至决战。但盼星星盼月亮,援军就是不来,不论是周亚夫这位主帅,还是他远在长安的老哥,都对他的求援置若罔闻。

此时的他意识到,自己终究还是被皇帝老哥耍了,景帝要的,就是刘武和刘濞这俩人斗个两败俱伤,以免其中一方过于强大。对景帝而言,他这个亲弟弟,和那个堂伯父本身并没有什么区别。可事已至此,他只能咬牙坚持。

平定七国之乱的梁王刘武,本是功臣,为何最后反而成了逆贼

刘武剧照

随着吴楚叛军的攻击愈发猛烈,梁国事实上也处在了崩溃的边缘。刘武为了拖住叛军,干脆将宫女宦官都派往了前线。最危急的关头,他不仅亲自坐镇城池指挥,还向守城的将军们下跪,恳请他们不论如何都要守住梁国。

吴楚破,而梁所破杀虏略与汉中分。《史记·梁孝王世家》

估计是看梁国被折腾得差不多了,刚刚平定山东的周亚夫策马赶到,一举端掉吴楚叛军主力的补给线。刚刚还攻势凶猛的吴楚叛军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刘武终于等来了日夜期盼的援军。

高呼"天亮了"的同时,率领守军杀出睢阳城,与叛军主力决战,最终与周亚夫的中央政府军队合力绞杀叛军。在这场为期三个月的战争中,梁王刘武以一国之力拖住了吴楚叛军的主力,并且在随后的决战中与中央政府的军队平分秋色,斩杀俘虏了至少一半叛军。

平定七国之乱的梁王刘武,本是功臣,为何最后反而成了逆贼

周亚夫剧照

带头的吴王刘濞跑路,最终被杀。其他几位造反的诸侯王要么自杀,要么投降,一夜之间七国叛军灰飞烟灭。

七国之乱就这样被平定了。虽然本篇主要写梁王刘武,但笔者想抽出部分篇幅谈一下挑起这场战争的晁错。晁错在刘濞反了之后,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对策。而别的大臣却很有对策,只不过需要向晁错借脑袋用用。

刘濞不是要"诛晁错,清君侧"么,现在把晁错杀了,叛军就没有了进军的借口。景帝没有多想就采纳了,但如此示弱的决策,并没有让叛军得到满足。人家看上的是你的椅子,又不是晁错的脑袋。而且晁错死得颇为难看,是被"朝服腰斩于东市"的。

晁错的父亲在削藩之zhao前,到京城劝说儿子,削藩是让老刘家断子绝孙的事,不论成败皇帝都不会放过晁家的。晁错不听,他的父亲当晚就自杀了。不得不说晁错本人很有才学,也很忠诚,但他本人过于固执偏激,最终导致了悲剧。只是景帝的做法,确实对不起这位尽心竭力辅佐他多年的老师。

平定七国之乱的梁王刘武,本是功臣,为何最后反而成了逆贼

晁错剧照

《史记·梁孝王世家》中这样记载着:

其後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县。

孝王,窦太后少子也,爱之,赏赐不可胜道。於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馀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衤复道,自宫连属於平台三十馀里。

虽然差点被坑死,但刘武还是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军功和政治资本,而且在攻破吴楚叛军主力后洗劫了对方的大营,发了一笔大财。刘濞万万没想到,自己攒了一辈子的钱,在七国之乱的战争里都没花完,反倒是被好侄子刘武抢完了。

除此之外,窦太后在听说了刘武立下了不世之功后,更是恨不得把皇宫搬空来赏赐自己这位最疼爱的小儿子。景帝看着欣喜的老妈,也只得在赏赐的诏书上签字盖章,毕竟弟弟确实干得不赖。

平定七国之乱的梁王刘武,本是功臣,为何最后反而成了逆贼

刘武剧照

由此,梁国一举成为最强的诸侯国,不仅国土面积横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四省,而且尽是最肥沃优质的土地。梁王也没有委屈了自己,不仅大肆修筑宫室,生活日益奢华,而且礼节排场上比之皇帝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下景帝又头疼了,自己费了老大劲才干掉几个做大的诸侯王,结果自己的弟弟成为了比刘濞还刘濞的硬茬。这对相爱相杀的兄弟之间还会上演怎样的戏码,笔者下回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