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靠譜:絕不遲到

有一種靠譜:絕不遲到


商業洞察 丨作者 / 劉潤 整理 / 蕉皮


有空的時候,我就會和公司的小夥伴們一起吃午飯,一起開會。這是我們聊天討論問題的時間。

公司有幾位年輕人,剛剛進入職場,我也很想幫助他們成長,讓他們變得更加“職業化”,更加“靠譜”。

看著這些眼前和我相差20歲的年輕人,我決定和他們聊一個特別不起眼,但一定是特別重要的問題:遲到。

想變得職業化,敬畏時間是基本原則,不遲到是基本操作。

但對於年輕人來說,“遲到”似乎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我和他們說,這關乎到你們的兩個能力、一個心態,和最終你的靠譜程度。




1


什麼能力?

第一個是規劃能力。

有些人會說,遲到,有時不是“人禍”,而是“天災”。

“不是我故意遲到的,是今天下雨,路況不好。我也沒想到會這樣。”

也許是真的。但想要不遲到,先要把出行方式和交通路線規劃好,在最大概率情況下,能保證自己的出行需求。

你算一算,從家裡到辦公室,有幾種出行的可能性。

常見的,比如地鐵、開車、打車。

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地鐵,非常穩定。但是,真的很擠。

從家到地鐵站,從地鐵站到公司,時間都是可控的。唯一不太可控的,是到站後地鐵剛好開走了。而這個“剛好”的時間,可能也就是5分鐘的差別,不會是50分鐘的差別。

所以,坐地鐵上下班,可能平均時間是45分鐘,算上“剛好”的時間,99%的可能性,時間應該在40-50分鐘。

還有1%的可能性,是地鐵故障。真遇到這樣的事,那就是“天災”。

開車呢?

開車,很舒適,可能平均時間也是45分鐘到辦公室,但是穩定性不高。

如果車少,都是綠燈,很快就到了。萬一高峰期堵車,可能20分鐘就在路上等著了。

所以開車的實際時間,可能是25-65分鐘。

因此想要9點準時上班,規劃的時候,就不能把平均45分鐘當成規劃,而是要至少提前65分鐘出門。

打車呢?打車也很舒適,但穩定性,可能更低。

因為不僅取決於路況,還取決於同時叫車的人數。

打車,是開車的不穩定性加上等待的不穩定性。

所以,到底要怎麼規劃,才能讓自己儘可能花比較少的時間在路上,又能保證不遲到?

比如說,可以這樣:

週一和週五坐地鐵,週二到週四開車。

因為週一很多人出來辦事,路上會很堵。週五大家也都想放鬆聚會,也會很堵。

然後,在臨近長假的時候,週一到週五都可以開車。因為大家都出去旅遊了。

讓自己舒適度高,花時間少,還能不遲到,需要規劃能力。




2


在規劃之後,第二個是優化的能力。

優化自己的出行方案。

你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挺有道理:“如果你從來沒有誤過航班,說明你在機場等待的時間太長了。”

但是,我覺得這樣是值得的。因為和誤機帶來的影響相比,等待的時間算不了什麼。

所以,就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冗餘,來保證自己的出行。

我自己經常出差,每年有一半時間不在上海。飛機、高鐵,是我接觸最多的交通工具。

從家或者辦公室到虹橋機場、虹橋火車站,一般情況下是半個小時。

所以規劃出行時間時,乘坐飛機提前1.5小時出發,乘坐高鐵提前1小時出發,就能趕上。

但是,為了儘量能應對任何不確定性,保證自己不遲到,我決定優化一下這個方案:

乘坐飛機提前2個小時出發,乘坐高鐵提前1.5小時出發。

事實上,大多數情況看來,我總是早到,確實多等了半個小時甚至更久,但是這樣可以保證不遲到。

然後,繼續優化。

多出來的半個小時,能不能利用起來做點什麼?

比如,回覆郵件,聽書看書,琢磨思考。

去見客戶的時候也是,要求自己提前半個小時到。

因為如果要求自己準時到,那結果一定是“平均”準時到。這不可以。

所以,為了不遲到,還要有優化的能力。優化的方法,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也許是時間,也許是金錢,但為了不遲到,這些投入是值得的。




3


說完兩個能力,那一個心態是什麼?

這個心態是,你自己準備以什麼樣的“靠譜度”,和這個世界打交道。

比如,一個人上班,總是一天提前10分鐘,一天遲到10分鐘到辦公室,你覺得這個人靠譜嗎?

在我看來,這個人是不夠靠譜的。

他可能不服氣,憑什麼?憑什麼?我平均是9點到的啊。

是的,但是你依然有一半時間是遲到的,“靠譜度”其實只有50%。

甚至有的人會說,憑什麼?憑什麼?我週一9:18到的,週二8:38就到了,週三9:00準時到的,平均我可是8:58到的啊。

是的,但是你依然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遲到的,“靠譜度”其實只有67%。

一個人的職業化程度,不能是“左右的平均”,應該是“有多少次的比例”。

那一個職業化的人,這個比例應該是多少?

95%。

當100個工作日裡面,你只遲到5次時,我們可以說這基本是個職業化和靠譜的人。

但是做到了,也別沾沾自喜。

有些人會覺得自己很不錯了,95分,你看看那個誰,才60分。

其實普通人和高手之間的差別不在於60分和95分。以前不知道,現在意識到了,對自己嚴格一點,從60分到95分是很容易的。

難的,是從95分到98分。更難的,是從98分到99分。

這1分,是最難的,但是這1分讓人創造的差異,也許不是1分的差異,而是100分的差異。

而世界上真正優秀的人,至少都是98分。

這才是真正職業化的人。


---


那,這些98分、99分的人,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我想借用一個統計學的概念——Sigma(西格瑪),中文也叫“標準差”,來和你描述一下。這是用來衡量一組數據與“標準”之間的“偏差”。

這個標準差,我們通常用“每百萬次採樣數的缺陷率”(DPMO)來衡量。比如:

1-sigma,就是每百萬件抽樣中,有69萬個不合格,相當於一本書每頁有170個錯別字。

3-sigma,就是每百萬件抽樣中,有6.7萬個不合格,相當於一本書每頁有1.5個錯字。

6-sigma,就是每百萬件抽樣中,有3.4個不合格,相當於整個小型圖書館的所有藏書中,只有1個錯別字。

這些98分、99分的人,都有一種用“6-sigma”要求自己的心態。

是不是還是有點抽象?

那再具象一些:

1年我們大約有250個工作日,4000年才有100萬個工作日。

“每百萬件抽樣中,有3.4個不合格”。

這就是說,每4000年,你只能遲到3.4次。

他們就是這樣的存在,追求極致,要求自己極度靠譜。

所以,現在你知道對客戶、對老闆、對朋友、對家人說出“我從不遲到”五個字時,意味著一種什麼分量的承諾。

你對自己的話,做的事,是幾西格瑪的承諾?想要以怎樣的“靠譜度”和世界打交道?




最後的話

所以,我和這些年輕人說,不要小看遲到這件事情。

這背後都是非常嚴苛的職業化訓練,不是嘴上說說而已,是一刀刀雕刻出來的。

規劃能力、優化能力、以及要求自己必須靠譜的心態,這些都有了,才可能把一件小事做好。

你把自己放在什麼樣的位置,希望自己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就會體現在如何與世界協作。

一定要打破一種認知:我平均是9點到的。

要每次都能9點到。

所以,怎樣讓自己變得職業化,怎樣讓自己靠譜?

不管是在家工作還是去辦公室,都從明天早上準點起床,9點準時上班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