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量老師:重新定義“內容營銷”


洪量老師:重新定義“內容營銷”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內容入口開始和搜索引擎和門戶網站的關係越來越弱,相反,決定你的內容能不能被更多的人消費的,不再取決於SEO,不再取決於分發渠道,它只需要一個條件:你的內容是否足夠好?是否能讓更多的人轉發和推薦?

換句話說,內容本身的價值、打動力與內容的傳播、用戶消費幾率等越來越合一,一個內容能不能火?本質上越來越取決於用戶是否願意認可它、傳播它?

——洪量

在新媒體競爭下,“內容營銷”需要重新定義,這種變化體現在以三個方面:

1、“實用”內容傳播時代已經到來

內容信息的傳播,無疑是爭奪用戶注意力的一個過程,要想將信息傳播好,首先要了解用戶的注意力在哪裡?即需要我們精準地找到用戶注意力和行動的“入口”在哪裡,截止目前,傳播時代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各不相同,卻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並推動我們向前發展:

第一傳播階段是“露臉”時代,這個時代可以說經歷了非常漫長的變遷,從古老時候掛在店面上的牌匾、酒旗,到後來的報紙、雜誌、廣播、電視、戶外等傳統媒體,在“露臉”傳播時代,企業的首要任務就是將自己製作的信息,選擇適當的地方、適當的媒體、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形式進行展示.

營銷人最在意的是信息被人們關注的次數,於是出現了一系列類似黃金時間、黃金地段、黃金版面、收視率、發行量、日活躍用戶數等效果評估詞彙。某種意義上說,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發展初期也屬於這個時代,那時的互聯網屬於單向傳播,公司的首要任務就是建立網站(露臉),網站建好了,不需要推廣也會獲得一些業務。

“露臉”時代出現在注意力紅利時期,隨著傳播媒體平臺越來越多,信息越來越豐富,競爭越來越激烈,目標受眾的注意力逐漸被稀釋,信息傳播時代逐漸進入第二個階段:被發現階段。以數字化營銷為例,隨著網絡信息的豐富,公司如果僅建好網站,那顯然是不夠的,因為在浩瀚的網絡信息海洋裡,你的信息很難被人“找到”,更加不可能被人“瞭解”、“喜歡”和“忠誠”。

洪量老師:重新定義“內容營銷”

圖1-3 網絡營銷“四步驟”

這就要求營銷人員在網站建好後,還需要將網站推廣出去,讓網站上的信息被人發現。新浪、搜狐、網易等門戶網站,以及百度、谷歌、淘寶等搜搜平臺已經為你鋪好了路,公司網絡營銷推廣業務有效升級為門戶網站廣告、搜索引擎優化和競價排名,那時國內最值錢的互聯網公司百度就是在這個時代迅速成長起來的。

今天,我們已經穩步走在營銷傳播革命的第三個階段:實用階段。這一階段是由社交媒體和移動技術所開啟的,要想闡釋“實用”階段,就必須對“信息”進行進一步細分,根據人們的需求,信息應該是分為“有用信息”和“無用信息”。

所謂“有用信息”是指對目標人群有用的信息,所謂“無用信息”是指目標人群覺得可有可無的信息,顯然,信息的“有用”還是“無用”,除了信息本身內容質量有關,還與目標人群的需求密切相關,如醫生覺得“有用”的信息,律師不一定覺得“有用”。

正是這樣,人們開始選擇自己所需要的內容,而主動屏蔽不相干的信息,如他們根據自己的需求訂閱專業的雜誌,收看某專業電視頻道,關注相對應的微博、微信公眾號和垂直門戶網站,下載相對應的APP。

各個信息傳播階段疾步緊逼,營銷人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在“露臉”時代,追求的是“速度為王”策略,那個時代的先驅,基本上是誰更早展示公司的信息(如建公司網站、開淘寶店),那麼在後來者追上之前,你完全佔盡優勢;

在“被發現”時代,追求的是“技術為王”和“資本制勝”策略,你率先掌握了搜索引擎的規則,那麼恭喜你,你會很輕易地將競爭對手甩在你身後,穩居搜索排名領頭羊地位,你會獲得更多的流量,可一旦他們也掌握了規則,那競爭重新變得更加激烈,資本成為取勝的關鍵(如競價排名、網絡廣告);

而到了“實用“階段,信息的選擇權轉移到消費者手中,他們會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篩選,內容是否“有用”在這個階段發揮了顯著的作用。

2、內容是流量成本最低的方法

對於商家來說,最在乎的是產品的銷售額,所有的營銷活動都是圍繞著如何提高產品的銷售額而展開的,影響產品銷售額的因素有很多,但仔細總結大致包括四個要素:來訪人數、轉化率、客單價、購買頻次,其公式為:

銷售額=來訪人數*轉化率*客單價*購買頻次

這四個影響因素中,來訪人數是最為重要的先決條件和基礎條件,是整個產品銷售模式進展的源頭,在傳統線下實體店,來訪人數代表著每天、每週、每月進入店鋪的人數,人數越多,潛在目標客戶越多,購買者也就越多;在互聯網領域,來訪人數可以簡單地視為網站用戶流量,即每天來你網站上瀏覽信息的人數,用戶流量越大,代表來訪人數越多。

獲得更高的用戶流量是絕大多數互聯網企業所追求的核心,他們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來進行各種網站推廣,在這些方法中,有些是免費的,有些是付費的;有些是效果快,有些效果慢;這需要我們衡量。在各種推廣方法的衡量標準中,需要引進一個詞:流量成本。

所謂流量成本,是指我們每獲得一個客戶,要為此付出的基本價格,如某服裝店進行選址,有兩個選擇:

選擇1:是一個熱鬧的商業街黃金地段,一個合適的服裝店店面月租金需要10萬,根據商業街人流量,預計每個月到你店鋪的人流量為5000人次;

選擇2:是這條商業街的一個偏僻拐角處,同樣大小的店鋪店面月租金只需要4萬,但人流明顯減少,預計每個月到你店鋪的人流量為1000人次。

你會選擇哪個店面呢?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應用到“流量成本”,其計算公式為:

流量成本=該段時間的營銷費用/該時間段購買用戶數

可以算出,“選擇1”的流量成本為20元/人(10萬/5000人);“選擇2”的流量成本為40元/人(4萬/1000人)。可見,看似“選擇2”的租金費用更低,實際上“選擇1”更實惠。

實體店鋪有流量成本,網站同樣也有流量成本,而且信息越多,競爭越激烈,流量成本就越大,早期流量紅利時代,建一個網站就能輕而易舉獲得潛在客戶,那時流量基本上是免費的;後來競爭對手越來越多,信息“被發現”越來越難。

如你在網上發佈某產品信息,正常情況下它可能會出現在搜索結果頁面的第十幾頁(幾乎沒人搜索),根本無法獲取流量,並且通過SEO(搜索引擎優化)也越來越難將其排名靠前,商家只能夠通過廣告競價的方式來獲取搜索排名,

而各大搜索引起競價排名是按廣告點擊付費進行計算的,排名越靠前,單次廣告點擊費越高,你的流量成本也就越高,而流量成本增加勢必影響企業產品利潤:

產品利潤=產品價格﹣產品成本﹣渠道成本﹣流量成本-其他成本

為什麼電商會對傳統渠道的衝擊力那麼大,主要原因就是電商的渠道層次較少(甚至零渠道),渠道成本很低(甚至為0),而傳統渠道的層次較長,渠道成本較高,這樣相比傳統渠道,電商具備更多的價格優勢和利潤空間。

但隨著電商競爭越來越激烈,各大商家對廣告位的爭奪也越來越激烈,黃金廣告位的價格越來越高,流量成本也就越高,一旦當流量成本超過產品利潤,那麼電商企業同樣會出現虧損,如今,電商不賺錢、虧損甚至倒閉已經習以為常了。

上述闡述至少說明兩件事情:其一、在當下,用戶流量是可以花錢買到的;其二、流量成本才是決定營銷推廣成功的關鍵。通俗地說,企業運營要解決兩個問題:

第一、流量問題;

第二、流量成本問題。

如何以“低成本”獲取大流量自然成為企業成功與否的關鍵,低成本獲取流量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內容引流最為有效。如移動健身工具keep APP就是通過內容用不到一百天的時間,接近“零成本”運營,讓一款垂直小眾的健身應用迅速獲得200萬量級的用戶規模的:

在keep APP上線前兩個月,keep APP的內容編輯團隊就開始運營新媒體,每天絞盡腦汁地撰寫優秀的原創內容,目的就是希望得到用戶的喜愛和傳播,讓自己的新媒體賬號可以快速獲得更多的曝光和關注,

也為keep APP上線做鋪墊,經過兩個多月的內容和口碑的沉澱,優質的內容終於換取了好的回報,keep APP上線之初,新媒體賬號已經累計“10W+”粉絲,並在垂直領域有了一定的“聲量”。

緊接著,他們鎖定了近百個目標用戶關注和喜愛的垂直社會化媒體,比如百度貼吧(健康吧、減肥吧等)、豆瓣小組、微信減肥健身互動群、QQ減肥健身互動群,在這些地方密集“播種”,長期連載很多用戶健身經驗的乾貨內容,通過內容驅動,讓優質內容聚集人氣,由此培養積累了一大批固定粉絲。

當keep APP產品上線的時候,他們將這些帖子同時引爆,幾乎在一夜之間,告知讀者這些包含價值的經驗都是通過一款名為keep的APP來維持的,那段時間,keep成為健身圈熱議的對象,keep APP在IOS渠道日下載量超過4萬,很短的時間就積累了幾十萬用戶。

3、內容價值正式迴歸

在過去20多年裡(PC互聯網時代),人們消費內容的核心入口有兩個:一個是搜索,另一個是門戶網站。對於這兩個核心入口,你會發現,一個內容在這兩個入口能否獲得更多點擊量和流量,其實並不取決於你的內容質量的好不好,

而是你的SEO(搜索引擎優化)做的好不好,網頁內容能不能關聯到足夠多的關鍵詞,能不能讓網頁出現在百度等搜索引擎結果頁面靠前位置;或者取決於你與門戶網站的編輯好不好,能不能得到他們的私下“照顧”,讓你的內容展現在網站首頁或其他重要位置。

所以,在PC互聯網營銷時代,做內容的人,更多的是願意把時間用於琢磨SEO怎麼做,以及怎麼才能搞定核心的內容分發渠道,藉此迅速獲得巨大的訪問量,

正因為如此,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在網絡營銷人眼中,內容被視為一種手段而存在,很少被人視為目的,他們更在乎搜索引擎收錄了網站頁面數,更在乎內容中的關鍵詞設置,更在乎內容如何快速簡單粗暴地給網站帶來更多的流量,在他們眼中, KPI(重要績效指標)是最為重要的,至於內容本身的價值如何,並不重要。

因為KPI的存在,很多時候導致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做的事情都是機械化的,甚至忽略了內容價值而僅僅考慮如何“吸引眼球—引發興趣—點擊打開閱讀”,為此,無數內容營銷人變成“標題黨”,將一篇篇並不怎麼樣的文章取一個博引眼球的標題,甚至很多互聯網公司為了活下去,做了一些違背初衷的現金流業務…

這種做法對以搜索引擎和門戶網站為內容消費入口的PC互聯網時代是可行的,即便是現在,短時間內玩點小花樣或小技巧,確實能獲得了流量,讓短期數據指標拉昇,但從長遠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其實是並不可取的,因為僅僅靠“標題黨”和運營推廣建起來的平臺,很容易導致受眾沒有什麼成就感,甚至迷茫,因為他們不知道這個平臺的價值在哪,這樣受眾往往對你的平臺產生不信任,甚至失去興趣。

其實,任何商業行為流程可以簡單地切割為創造價值和傳遞價值兩個階段,創造價值是一個勢能積累的過程,企業通過各種手段將產品的品牌勢能提升,相當於把千鈞之石推向萬仞之山,這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目的就是獲得一個巨大的勢能;

傳遞價值階段則是在萬仞之山上將千鈞之石一把推下去,在下降過程中,勢能轉化為動能。你要想把石頭推得更遠,有兩個基本方法:第一、在創造價值階段,把石頭儘量推高,獲得足夠的勢能;第二、在傳遞價值階段,讓阻力盡量變小,這樣石頭滾得越遠。

洪量老師:重新定義“內容營銷”

圖1-4 商業行為流程

基於這個原理,對於媒體而言,信息本身的內容力決定媒體平臺的勢能高低,競爭環境、傳播渠道和營銷手段則是信息傳遞過程中的“阻力”,在早期“露臉”傳播時代和“被發現”傳播時代,商家儘量通過提升傳播渠道和營銷手段來降低“阻力”,如不少商家通過廣告轟炸推動產品信息持續前進。

可如今,媒體平臺分流嚴重,競爭環境日益激烈,“阻力”越來越大,同時消費者已經具備信息的選擇權,如果信息內容力(勢能)依舊很低的話,那它是沒辦法運行很“遠”的,內容價值正在迴歸。

這種迴歸,與內容在用戶目前的流通路徑演變有關,今天人們消費內容的入口,已經慢慢從搜索引擎和門戶網站轉變為朋友圈、微博、今日頭條、微信公眾號、知乎等這樣的平臺,也就是說,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內容入口開始和搜索引擎和門戶網站的關係越來越弱,相反,決定你的內容能不能被更多的人消費的,不再取決於SEO,不再取決於分發渠道,

它只需要一個條件:你的內容是否足夠好,是否能讓更多的人轉發和推薦。換句話說,內容本身的價值、打動力與內容的傳播、用戶消費幾率等越來越合一,一個內容能不能火,本質上越來越取決於用戶是否願意認可它、傳播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