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侯與朝廷爭權,朝廷實力不濟之時,皇帝最明智的選擇就是隱忍

我們都知道在漢文帝時期,有一個名叫賈誼的人,寫過一篇《過秦論》,深受漢文帝的賞識,兩個年齡相仿的年輕人也是相談甚歡,賈誼想漢文帝所獻的削藩策略即拆分諸侯王的封地,也就是後來漢武帝所實行的推恩令。此番獻策也正和漢文帝的心意,但是最後漢文帝在朝內功臣和朝外諸侯王的雙重壓力下不得不棄用此策略。還把賈誼貶到了長沙,以此來向那些擁有權力的諸侯王和朝中功臣低頭。

在諸侯與朝廷爭權,朝廷實力不濟之時,皇帝最明智的選擇就是隱忍


經過賈誼這件事後漢文帝明白,必須要發展經濟,只有強大的經濟作為後盾,中央才能有能力和諸侯王相抗衡。因此漢文帝一直都是實行的無為而治,無為而治的原因就是漢文帝知道自己現在身後還沒有強大的後盾能與朝中的元勳老臣和各個諸侯王相抗衡的能力。

六博棋是一種軍事遊戲,盛行於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古代的王孫公子都很喜歡這一種娛樂方式,這其中就有漢文帝的太子劉啟和吳王劉濞的獨子劉賢。也就是這兩人的爭吵打鬥為以後的劉濞率領的齊國叛軍攻打長安埋下了種子。

在諸侯與朝廷爭權,朝廷實力不濟之時,皇帝最明智的選擇就是隱忍


再一次朝會中,劉啟與劉賢在一起博弈,但是兩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互不相讓,而發生了爭執,被激怒的皇太子劉啟,無法忍受這種僭越,他順手提起了博盤砸向了劉賢,劉賢當場斃命。劉賢的死讓吳王劉濞憤恨難消,激起了其心中的仇恨。也就是從此時開始,吳王劉濞就開始加快了積攢實力,擴大戰備,以期能和漢中央抗衡,這件事也就成了後來七國之亂的導火索。

漢文帝廢除田稅,努力發展經濟,正是在賈誼的民本思想的影響下才開始的。此時的漢文帝對一位老朋友異常的懷念,這個人就是賈誼。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賈誼當初的設想得以實現,漢文帝心中也很是高興,漢帝國也在開始一步步走向強大。

在諸侯與朝廷爭權,朝廷實力不濟之時,皇帝最明智的選擇就是隱忍


但是漢文帝卻沒有時間來完成自己心中的願望,消除國內諸侯王的勢力,來實現中央的大一統。這個任務就交給了後繼者漢景帝。漢景帝就是當時打死劉賢的皇太子劉啟,漢景帝深知諸侯王的勢力在一步步壯大,而且越來越不把中央放在眼裡。有了漢文帝打下的經濟基礎,漢景帝開始和自己的師傅晁錯開始了削藩。

漢景帝打算的是挺好的,但是經過喪子之痛的劉濞,是沒有忘記要復仇的,劉濞厲兵秣馬二十年,等的就是中央的削藩政令,要的就是一個攻打長安的藉口。漢景帝的詔書剛剛到達吳國,吳王劉濞就起兵三十萬,並聯合楚、趙等諸侯六國公然的兵指長安了。

在諸侯與朝廷爭權,朝廷實力不濟之時,皇帝最明智的選擇就是隱忍


吳王劉濞在各諸侯王的策應下一路勢如破竹,他們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舉兵向西,劍指長安。漢高祖劉邦生前埋下的政治危機,終於在漢景帝時期結出了惡果。西漢規模最大的內部動亂,吳楚七國之亂就此爆發。面對洶湧而來的七國大軍劉啟手足無措,在大臣的建議下劉啟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殺了自己的師傅晁錯,但是叛軍並沒有因為晁錯的死而停下進攻的腳步。

此時方寸大亂的劉啟眼看著漢高祖劉邦建立的中央集權的漢帝國就要土崩瓦解了,懊惱之餘的劉啟意識到他的帝國已經開始搖搖欲墜。此時此刻究竟有誰能救劉啟和漢帝國於危難之中呢?劉啟突然想到了父親劉恆臨終對自己說的話:"天下一旦動亂,周亞夫可用。"

就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樣,劉啟拜周亞夫為太尉,執掌中央的軍事大權,這位卓越的軍事天才發現,素來強大的吳楚聯軍,被牽制在梁國境內,於是他放棄與叛軍正面交戰,轉而制定了使用騎兵斷其後路,奪取糧道的戰略。此舉讓正在梁國境內的叛軍軍心渙散,最後因飢餓而被迫轉移,在轉移中,又遭到周亞夫的伏擊,吳楚聯軍一戰潰敗,徹底被打敗。

在諸侯與朝廷爭權,朝廷實力不濟之時,皇帝最明智的選擇就是隱忍


吳王劉濞發動的這場足以撼動漢王朝的叛亂,最終在三個月的時間被擊潰。劉啟也藉此廢除了發動叛亂的六個諸侯國。使中央政權的轄地擴大了近一倍。經過了這次血與火的洗禮,困擾了漢朝幾十年的內憂得到了很好地解決。

劉啟與劉賢因為六博棋爭吵打架,劉賢被打死,表現的只是諸侯王僭越皇權的一個小插曲,但是這場戰鬥卻是從劉賢的死開始,雖然不是主要原因,卻成了這場戰鬥的一個導火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