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精講與巧練

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是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為了營造高效的課堂教學環境,並提高學習質量,關鍵在學校的基本教學場所,即課堂上,其中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個有效方法在於數學課上教師的精講巧練。所謂的“精講”,就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巧練”就是有的放失地進行練習。

實踐證明,通過在小學數學課中運用精講巧練的教學方法,引起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也使教學成果得到提升。下面我從兩大方面來談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精講與巧練。

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精講與巧練


“三精講”提高課堂質量

精講重難點。鑽研教材並掌握知識的重難點是課堂精講的基礎,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弄清所講教材在所在章節中的位置,弄清教學內容的知識範圍及其內在聯繫,針對本章節的重難點進行鑽研。如果教師在課前沒有及時備課或沒有準備相應的教學內容與材料,只是在課堂上隨意講授,那肯定無法達到教學的預期目的,也體現不了教學效果。只有教師的精備,才能很好地進行精講,在課堂上就能夠向學生清楚講解重難點,例如教師在對分數乘整數進行教學時,應該先解釋清楚這樣相乘的意義和運算方法,再講解其中的計算原理,如此從教學方法上提高課堂質量。

精講數學方法。從一個題目想到多種不同的解法,再到從多個題目中總結出一個相似的解法,這就是精講數學方法的主要內容。首先,一題多解是引導學生解題時的發散性思維,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有利於啟迪心智和增強數學思維的能力;其次,多題一解是鍛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可以避免學生陷入題海,即便用最短的時間也能得到最大的收穫,例如教師在對體積公式進行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通過推算的方式得出“底面積乘高”這條公式,對於長方體或正方體也同樣適用。

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精講與巧練

精講數學語言。數學是一門特殊的學科,教師授課時的語言在精不在多,簡練清楚地講解,抓住重點。有些教師因為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說了太多與教學內容無關的話題,反而會影響學生聽課的質量和教學的進度,因此,教師的語言水平對學生理解和吸收數學知識有直接關聯,例如教師在對應用題進行教學時,可以利用更為直觀簡明的圖形和數量關係,將冗雜的數學信息進行精煉轉化,這樣有助於學生在短時間內快速理解題意並作答。

“三巧練”提高教學效率

巧練典型題。教師應該佈置有針對性且目的明確的課堂練習,緊扣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練習典型題,能夠舉一反三,總結出其他類似題型的解法,觸類旁通。在安排練習的過程中,使學生通過練習有所提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如在教簡便計算時,可以出一些典型題目:35×101,35×99,35x99+35,35×101-35 等,從而鞏固和靈活運用乘法分配律這個知識點。

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精講與巧練

巧練階梯題。階梯題主要是指習題的難度要與教學內容一致,其難度值等於或稍大於教學內容的難度。學生中多數是中等生,因此對題目難度的把控要得當,以難度適中為主,照顧到多數學生的能力水平,進而拓展提高難度,有序推進教學,如教師在對方程的概念進行講解時,可以設置這樣一道判斷題:等式都是方程。題目難度不大,貼近中等生的水平,這樣不僅加深對概念的理解,還大大提高中等生的士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巧練多樣題。單一形式的練習題並不能吸引小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反而會使他們很快轉移注意力,因此應該圍繞同一知識點設置形式多樣的練習題,例如教師對於概念、法則和性質等基礎知識,可以設計一些選擇、填空或判斷題;對於計算題,可以設計改錯、比較和變換數字等;對於解決應用題,可以設計選條件、多解或者多變的題型;幾何知識方面的,則可以設計實踐操作題等。

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精講與巧練

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是實施的主要途徑,我們作為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的小學數學老師,應該在課堂上實施精講巧練,通過科學實用的、針對性強的,以及高效簡明的講解和適當的練習,提高課堂質量和教學效率,從而提升學生各科目的綜合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