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农摇身变花农!费县这个村的致富路,看完感慨万千

一朵又一朵红的、黄的、粉的……在寒冷的冬日,依旧热烈的绽放着。它们是非洲菊,更是村民的“致富花”。今天,小编要带大家走进上冶镇曹家楼,一起聆听这些“致富花”背后的故事。

菜农摇身变花农!费县这个村的致富路,看完感慨万千

小编来到曹家楼村村头的大棚里,一朵朵非洲菊开得正艳。大棚的主人是村民孙宗权,他正在棚里精心侍弄非洲菊。他告诉小编,这些非洲菊是今年新换的种,是村里新探索的一条致富路。今年的收入就全指望这些非洲菊了。

菜农摇身变花农!费县这个村的致富路,看完感慨万千

原来,曹家楼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自1991年开始发展大棚瓜菜种植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该村从2000年开始,把大棚西葫芦作为主导品种,并发展连片种植,现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年产可达1000万公斤,年产值近3000万元。村委主任巩家良告诉小编,附近村民168户人家有9成以上都在种西葫芦。

菜农摇身变花农!费县这个村的致富路,看完感慨万千

虽然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但是长期种植西葫芦的弊端也逐渐凸显。“长期种植一种作物,导致土地抗重茬能力变差,加上种的西葫芦都是老品种,效益越来越低,村民不敢随意换种其他作物,只能将就着继续种西葫芦。”曹家楼村委主任巩家良说。

菜农摇身变花农!费县这个村的致富路,看完感慨万千

转变迫在眉睫。直到今年年初,巩家良了解到沂南县有种植非洲菊的农户,一年下来收益很可观。“当时,我就寻思这可能是我们村突破发展的一个好机会,考虑了几天后,我就带着10多个村民去沂南考察了解非洲野菊种植情况。”后来,他们了解到非洲菊市场需求量大,效益非常可观,而且种植和管理技术相对简单。回村后,村里有6户村民大胆尝试换种了非洲菊。

菜农摇身变花农!费县这个村的致富路,看完感慨万千

当初刚从德州引进花苗时,种植面积非常少,如今已发展到13个大棚种植,占地近30亩。据悉,一亩地约种植4000株非洲菊苗,一株植苗可连续开花2到3年,每株每年可采七八十支鲜切花,价格根据季节浮动,每把20支装的鲜花卖5至10元不等,“每到节假日花的价格自然就会贵一些,也受节气的影响,有时候价格高点就挣的多些,我们一个12米长的大棚年收入能到10万元吧。”孙宗权告诉小编。

菜农摇身变花农!费县这个村的致富路,看完感慨万千

为了保证非洲菊的销路,村里在沂南考察的时候就和一个当地的花卉老板谈妥了鲜花收购协议。“平均每3天我会采摘一次菊花,摘完后就给收购商打电话,当天他们就会派车把花拉走。”鲜花采用物流运输,不用担心中间折损,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村民收入。

菜农摇身变花农!费县这个村的致富路,看完感慨万千

上冶镇曹家楼村的创新种植模式,打开了温室大棚种植的新路子,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收入,更是为本村及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而非洲菊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致富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