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鑑別大明朝的豔麗瓷器

紅綠彩是在高溫白釉或白地黑花瓷燒成後,在白釉上用紅、綠、黃等彩勾畫出紋飾,再入窯以800℃左右的低溫燒成。紅綠彩瓷器物上常以白釉為主要底色,以潔白的釉色和大面積的紅彩相配合。

紅綠彩瓷的色彩主色是紅、綠、黃三色,但每種彩又有深淺不同的色階。紅彩是以鐵為呈色劑的礬紅彩,用青礬加熱、煅燒而成,最大的特點是將彩施於器表之前就已呈現紅色,在施彩時就已知道其燒成後的呈色。

黃色則有淺黃、明黃和金黃等色。紅綠彩瓷常與釉下棕褐彩和黑彩相配合,是宋元時期瓷器裝飾藝術中的特點。

紅綠彩的鑑別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有土壤附著的現象,表面有一層鏽殼,這個很難偽造;

其次,紅綠彩的胎土,新舊也有明顯差異,新的特別硬,密度大,老的就相對酥鬆一些;

再次,新舊紅綠彩釉面的礬紅和綠的變化,也有明顯差異。

辨識這些“明顯”差異,前提是得特別熟悉紅綠彩,否則還是很難看得出來在贗品叢生的當下,紅綠彩的收藏一定得慎重。內地有一些博物館近年都曾經在市場上購入贗品,專業機構尚且如此,私人藏家更須小心。”

紅綠彩瓷主要有兩大類產品,一是日常用品,如碗、盤、杯、瓶、罐、枕等器皿;另一類是各種瓷塑製品,如佛、菩薩、天王、弟子等宗教塑像,嬰兒、侍者、伎樂等日常人物塑像,還有隨葬的墓主人夫婦像和日常用的祖宗像等。

如何鑑別大明朝的豔麗瓷器

如何鑑別大明朝的豔麗瓷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