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兩千多年前的“小說家”,是否像極了我們今天的狗仔


百家爭鳴,兩千多年前的“小說家”,是否像極了我們今天的狗仔

先秦時代,百家爭鳴,你只知道“道家”“儒家”“法家”等等,你知道還有一個叫“小說家”的流派嗎?相信大家對這個流派肯定非常的陌生,甚至從來都沒有聽過這個流派,一聽這個流派大家是否會聯想起我們現代寫小說的作家呢?兩個“小說家”雖然叫法相同,但是乾的事情卻不盡相同。其實古代的“小說家”他們的職責和信仰也是記錄文字,只是他們記錄的是平常老百姓的街頭巷語,並且呈報給上級。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流派的發展情況。

“小說家”簡介

百家爭鳴,兩千多年前的“小說家”,是否像極了我們今天的狗仔

小說家的創始人現在已經無從考證,而且他們也沒有留下他們流派的典籍和著作。他們流派的核心思想也無從考證了,但是他們貢獻和存在,是我們不能遺忘的,他們的作用對封建統治者來說或者普通老百姓更有幫助,能夠幫助統治者掌握民間的疾苦,對應的能夠讓統治者更好的治理國家。雖然“小說家”可以成為“百家爭鳴”中的一家,但是因為沒有自己主要的核心思想,而成為了不入流的流派,因此有了“九流十家”的的說法。

“小說家”的發展

百家爭鳴,兩千多年前的“小說家”,是否像極了我們今天的狗仔

什麼是“小說家”呢?並不是說他們真的是寫小說的,而是“小說”與“大說”的對應,“大說”就是例如“儒家”或者“道家”的核心思想,大說是偉大的聖人的言論,是可以治理國家,平定天下的言論,“小說”對應的則是小人物的言論,是街頭巷尾的流言和蜚語。而“小說家”的職能就是專門負責記錄這些流言蜚語,並把它們記錄下來,上報給統治者。這是一個不是很主流的職業,多數情況下都是由專門負責記錄“史記”的官吏兼職,同時也要外出訪問的官員負責隨手記錄。這通常對帝王的統治的幫助是非常大的。但是往往記錄的內容連記載它們的官員都不重視,就更難得到帝王的重視了,因此這個“流派”就漸漸的堙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小說家”代表人物

百家爭鳴,兩千多年前的“小說家”,是否像極了我們今天的狗仔

“小說家”的代表人物虞初,著有《虞初周說》,他的事蹟目前史書上沒有過多的記載,感興趣的可以去今日頭條搜索一下他的著作。

“小說家”的歷史評價

百家爭鳴,兩千多年前的“小說家”,是否像極了我們今天的狗仔

“小說家”在漫漫歷史長河之中,並不是沒有任何的價值,雖然他們消失了,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他們存在的必要,畢竟他們的記錄的文字,是最能反映當時整個底層社會的心聲,從而可以幫助有賢能的大臣們,去制定更完善的治國方針,從而讓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加的富強和進步,這也間接的推動了中華文明的進步。與其他大型的流派相比,這種不入流的流派反而是最不可或缺的。讀者朋友們是否覺得“小說家”有點像我們今天的狗仔呢!他們一樣都喜歡蒐集八卦消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