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訪鳳縣縣委書記張帆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訪鳳縣縣委書記張帆

張帆(左)探望楊永莉,鼓勵她樹立對生活的信心。

“林麝是我國重點保護的珍稀野生動物,雄麝所產的‘麝香’是一種珍貴的中藥材。作為林麝養殖的最佳適生區之一,鳳縣發展林麝產業有著先天優勢。”3月20日,在鳳縣林麝小鎮紅花鋪產業扶貧基地,該縣縣委書記張帆正在向大家介紹林麝產業發展情況。

鳳縣地處秦嶺腹地,農林特色鮮明,林麝、中蜂、花椒、中藥材、蘋果等特產品質優良。脫貧攻堅戰打響後,張帆提出“一鎮一業、一村一品、一戶一特色”和“1+N”的產業發展路徑,堅持把培育產業作為促進群眾脫貧致富的關鍵舉措,推動全縣形成具有特色的產業發展格局。

小精靈帶動大產業

上百間連棟“小別墅”,每棟“小別墅”都有臥室和露天運動室,臥室內離地50釐米還搭了一張“床”……在鳳縣紅花鋪產業扶貧基地養殖區,這些“小別墅”的主人——林麝,每天都有專人餵養。

“在沒來這裡之前,除了在家務農,我偶爾會外出打打零工,收入很不穩定。去年,我接受了專業培訓獲得了飼養員證書。現如今有了穩定收入,日子也越過越好了。”飼養員蔣建斌笑著對記者說。

脫貧攻堅工作中,鳳縣將林麝養殖作為主導產業,充分發揮“中國林麝之鄉”品牌優勢,在全縣9個鎮建設了12個林麝產業扶貧基地和20個飼草種植基地,將全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嵌入林麝產業鏈條,實現林麝扶貧產業貧困戶全覆蓋。同時,該縣探索推廣“自養、寄養、代養、合養、飼草、務工”六種發展模式,吸引林麝養殖從業人員5000多人。

“鳳縣的林麝養殖,讓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夢想成真,也加速了產業轉型,實現了綠色富裕共贏。”張帆介紹。

目前,鳳縣共有林麝養殖公司20家、產業扶貧基地12個,林麝存欄量超過1.8萬頭,佔全國2/3,麝香產量佔全國70%,年產值超過2億元。

扶志扶智激發新動力

“閨女,你姨今天又來看我了,你跟她說幾句話吧。”3月20日中午,在鳳縣雙石鋪鎮安溝門綠景小區,楊永莉對電話那頭的女兒劉娟說。

“姨,謝謝您這幾年對我和我媽的照顧,您平時也要多注意身體,別太辛苦了。”電話裡,劉娟就像關心媽媽一樣關心著她的這位“姨”。

楊永莉和女兒劉娟口中的“姨”,說的就是縣委書記張帆。2010年,楊永莉的丈夫因病去世,剩下她和女兒相依為命。失去了家裡的頂樑柱,楊永莉一度自暴自棄,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張書記一直開導我、鼓勵我,讓我重拾信心。”楊永莉告訴記者,女兒劉娟現在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她自己也發展了養殖業,收入不錯,生活也越來越幸福。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加強自信、自強的精神建設,引導貧困人群自我努力發展,是實現脫貧的根本途徑。”張帆說,在每週的例會上,她著重強調駐村幹部要引導貧困群眾激發自我發展、自我脫貧的內生動力。

鳳縣堅持把“精神扶貧”作為突破口,堅持扶志、扶智與扶德相結合,按照“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的工作思路,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為契機,以“推動文明實踐,聚力扶貧攻堅”為著力點,將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探索開展脫貧攻堅系列實踐活動,推動貧困群眾思想觀念大轉變、行為習慣大改善、文明程度大提升。(本報記者 邊浩 韓小珍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