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人终于把自己的名字“刻”上了“黑名单”


这两人终于把自己的名字“刻”上了“黑名单”

4月6日,在八达岭长城, 一名男子望风掩护,一名男子对墙砖进行刻划,已经刻上“四川”二字,工作人员立即上前制止并上报管理部门。目前,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因故意破坏文物,对违法人员李某做出行政拘留5日并罚款200元的处罚。八达岭景区依据《八达岭长城景区破坏文物行为惩戒办法》第六条规定,将刻划男子及同行掩护人列入了景区“黑名单”,限制其购票参观资格。

在旅游景点经常见到大声喧哗、插队、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随意刻划涂污文物等不文明旅游行为,尤其是乱涂乱刻行为最为恶劣,不仅不文明,更是直接破坏文物和景点。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长城的一砖一石,在国人心中都很神圣,不在古城墙上刻字,是每一名游客对长城最起码的尊重。但是总有一些人出于各种动机,对城墙城砖进行刻划损坏,长城的各种字体的“到此一游”,像是文明形象的一块“牛皮癣”。在长城上乱写乱刻,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冒犯,是对社会文明的藐视。

不文明旅游,首先是素质问题,一些人缺乏规则意识,自己方便就行,从不考虑他人,这些人需要补上幼儿园和小学就应该上的那一课。还有一种人是“随大流”,如果周围文明环境好,就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文明,如果大家都挤都抢,他也就放松了自我要求。一到假期,出游的人多,景点景区的服务有时也会跟不上,这时候许多人的文明自觉性就不存在了,变成了不文明人。因此,倡导文明旅游,教育引导必不可少。

不文明游览行为屡禁不止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违法成本低,事发时得不到及时制止,事发后惩戒力度又不够,就比如,一些在长城上刻字留名的人,并非一时冲动,基本都是明知故犯,认为反正抓住也就是不疼不痒的批评教育。对于这样的人光是教育就没有用了,必须进行惩罚,因此,法律法规等法治手段有必要出手了。

我国《旅游法》规定“对于刻画、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可处警告或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旅游法》的实施标志着开始用法律手段解决不文明旅游的现象。2016年9月实施的《北京市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游客一旦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榜单,该信息将通报给旅行社、景区、饭店等,不文明游客将遭到“限制购票参观景区”等惩罚。此次,八达岭长城景区出台《八达岭长城景区破坏文物行为惩戒办法》是对北京版旅游“黑名单”制度做了进一步延伸和细化,针对游客不文明行为,将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限制购票参观,此外,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黑名单”将定期向社会公布,加大曝光力度;在八达岭长城景区被列入“黑名单”的游客,也会被延庆其他旅游景区拒之门外。加大了对游客“黑名单”的曝光力度,让行为人面临更大的舆论压力,提升了违规成本,增强了对不文明行为的威慑力。

旅游是享受文化的过程,是检验文明素质的过程。文明就在举手之间,就在平时的自觉意识和习惯养成。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养成文明习惯,随时检视自己不文明行为,并用自身的文明行为去影响他人。对于那些不想守规矩,屡教不改,造成严重后果的人,一心想上“黑名单”的人,也别客气,必须照章行事,依法办事,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惩处,以法律和制度规范游客的行为,杜绝这种行为的发生。只有这样,文明旅游才会形成风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