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影评》:3个步骤,写出一篇好影评

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曾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有一次在课堂上,教授播放了一部电影。其中一个情节是日本军队抓住了一个中国人,说他是俄国派来的间谍要枪毙他。在刑罚现场,围观的大部分也是中国人,看着自己的同胞马上要被枪毙了,他们却面无表情、麻木不仁。

枪声响起,在场的日本同学都欢呼了起来,这声音在鲁迅先生听来却格外刺耳。原本抱着学医的想法来到日本求学,可现在一部电影却让鲁迅先生意识到药物只能解救人的肉体之苦,想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需要唤醒人民的意识。

于是,为了拯救国人的麻木、愚弱,鲁迅先生毅然决然的弃医从文。

艺术评论家罗伯特·休斯曾说过:“人们将他们自己的历史、信仰、态度、欲望和梦想铭记在他们创造的影像里。”

电影可以呈现出许多我们不曾亲身经历的故事,但这些故事却总能教会我们一些道理。鲁迅先生从电影中看到了国难,我们普通人也可以从电影中汲取人生的经验。

可是,单纯的观看是无法真正理解一部电影的。

《如何写影评》的作者蒂莫西·J·科里根在书中讲道:“只有当我们有机会认真思考和想要准确表达我们的观影感受时,我们对一部电影有某种特定感觉的原因才变得清晰起来。”

《如何写影评》:3个步骤,写出一篇好影评

评写影评便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享受观影的愉悦,而且,在写影评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将外在的知识内化。

蒂莫西·J·科里根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文系教授,同时也是电影学研究主任。他所著的《如何写影评》是美国畅销影评写作指导书,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影评人,都可以通过这本书找到起步和深入的诀窍。

接下来,我将从想、看、写三个方面阐述一篇影评的正确打开方式。

想:如何寻找影评的主题

蒂莫西·J·科里根在《如何写影评》中说道:“电影包含了文学、造型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甚至建筑。”所以,我们在看一部电影准备写一篇影评之前,首先问问自己,哪种艺术形式是你最感兴趣的。

有一次,我和一位音乐学院的朋友去电影院看《寻梦环游记》,我的这位朋友在整场电影中一直在关注影片中不同表现形式的配乐,然后不停的感叹墨西哥各种流派音乐的丰富元素。如果我这位朋友来写影评的话,她多半会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

若是在观影时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蒂莫西·J·科里根提到了一个很有用的方法:自我提问法。比如说,影片的片名和情节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要这样开场、结束呢?这部电影是什么时候拍摄的?哪些镜头是最重要的等等。

当我们在观影过程中回答这些问题时,自然而然会找到我们想写的影评主题。

另一方面,一部电影并不是由一个主题组成的,我们写影评时,要选择一个最吸引自己的主题并赋予它特定的意义,也就是对这个主题的评论。

《如何写影评》中说过一篇影评的根本在于检验一个主题是如何通过艺术、技术和商业的共同作用而产生了特定的含义。注意这些因素中最吸引你的部分,自始至终,要保持质疑的心理。

看:与电影的无声交谈

为了写出一篇影评,我们必须在观影过程中保持精力高度集中。同时,电影看一遍是完全不够的,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要反复观看,因为只看一次我们可能并不能完全注意到电影中的细节和复杂之处。

在观影的同时,记笔记也尤为重要。一般来说,我们第一次观看电影的时候,可以只记下影片中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也可以是看电影时头脑中产生的问题和对话速记,第二次观看则可以根据第一次笔记确定的主题,更加认真和详细的补充之前的笔记。

如果我们第一次也是仅有一次观看一部电影,记笔记依然非常重要。当然,如果能够再次观看,记下的笔记就会更加详尽。

这个时候,有人可能会出现疑问:如果在观影过程中记笔记,不就会转移我们的注意力吗?

蒂莫西·J·科里根在书中提到了一个小技巧,就是学会如何节约时间和识别影片中的关键场景、镜头和叙述情节。限时记笔记,我们只需要尽可能详细的记录下我们认为最重要、最特别的三到四个场景、镜头或者片段即可。而且,大部分影片中如果即将出现一个高潮部分通常都会暗示观众注意正在上演的剧情。

同时,蒂莫西·J·科里根还在《如何写影评》中提到了一套速记系统来准确记录一个场景或者镜头的细节。例如,特写(只拍一个人的头)时可以用cu(close-up)来表示,大特写则用xcu表示。

写:开始写影评

通过上面的方法确定好影片的主题、做好笔记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整理自己的论点了。

《如何写影评》这本书建议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笔记输入到电脑中,建立一个文件夹,然后以一个你想要回答的问题为主线开始集中列出论点,并且以影片中的具体例子和自己的理解作为论证。另外,即便你假设读者是看过这部电影的,你也仍需要说服他们去相信你的观点。

在正式开始写影评之前,以大纲的形式列出文章的结构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组织文章。大纲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来写,既可以详细也可以简略。

蒂莫西·J·科里根说:“写作本身是一个挖掘的过程,我们应该好好加以利用。”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要继续思考自己的主题,扩展想法。用已经写下的大纲来检查文章的逻辑性,推敲开头与结尾。

布兰登·罗伊尔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说过,很少有人能够一气呵成地完成一篇完美的文章,至少都需要修改三遍以上。所以只有直到你的文章改到无可修改,否则就不能说已经完成了。

当完成影评的第一稿时,应该留出足够长的时间,最好是几天,然后以陌生人的姿态重新检视文章的逻辑、主题和论证。通读文章,注意语句不通顺或者句子与段落之间不连贯,用词不准确的地方。如果时间充足,可以隔段时间再做最后一次修改。

分析我们对影片的主题、人物、画面的感受,不仅是理解电影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对所处世界和文化的态度。与其吃着爆米花以消遣娱乐的方式去观影,不如以理性、思考的方式去对待一部电影,说不定会在写影评的过程中发现意想不到的惊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