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自述:“為什麼明明不餓,我卻忍不住,想吃東西?”

“獻給因為孤單吃很多飯的你,

獻給因為厭倦睡很多覺的你,

獻給因為悲傷哭得很多的你。

我寫下:

把陷入困境的心當作飯一樣咀嚼,

反正人生都是由你自己來消化的。”

——韓劇《一起用餐吧》

真實自述:“為什麼明明不餓,我卻忍不住,想吃東西?”

真實自述:“為什麼明明不餓,我卻忍不住,想吃東西?”

“今天這餐,脂肪攝入量有點過高啊!”

深夜加班回家,點了份外賣,好不容易外賣小哥送上門來,正在幸福地啃雞翅。然而被母親大人一句挑剔的評價,享受美食的滿足感立刻被打消了一半。

真實自述:“為什麼明明不餓,我卻忍不住,想吃東西?”

母親對於食物的苛刻,對於我而言,已經習以為常了。

可能因為母親有營養師相關背景又有非常強的控制慾,從小在母親面前不怎麼被允許吃不健康的食物。

於是很小就建立了哪些食物是健康、哪些食物是垃圾食品的觀念。在初中的時候,就可以非常熟練地計算卡路里和三大營養素。

但是實際上,可能恰恰是因為這種過度控制,導致我對所有高熱量的食物都有近乎瘋狂的迷戀。

真實自述:“為什麼明明不餓,我卻忍不住,想吃東西?”

真心會覺得披薩、薯條、薯片、炸雞、冰激凌、蛋糕、奶茶等幾乎所有高熱量的食物,都真心非常好吃!好吃到簡直難以用語言描述。於是經常偷偷摸摸地在放學路上拿零花錢跑去買這些所謂的“垃圾食品”,或者省下飯錢,替換為薯片零食。

在品嚐這些食物的時候,在感覺到精神被撫慰的巨大滿足的同時,會同時感覺到隱約的負罪感。背後的某種放縱的意味,又惡性地加重了這種循環。

毫無疑問,當一個人對食物有著又愛又恨的複雜態度的時候,肯定是沒有辦法充分享受食物的快樂的。

真實自述:“為什麼明明不餓,我卻忍不住,想吃東西?”

在工作壓力特別大、充滿焦慮的時候,彷彿只有高熱量的食物才能給自己短暫的慰藉。會有一種巨大的飢餓感,彷彿一個惡急了的怪獸在體內咆哮。

“想立刻吃到!下一秒就吃到!一秒都不願意等了!必須立刻吃下去!”

在吃東西的時候,往往除了某種進食後感覺飽了的短暫滿足感,甚至對於食物的真實味道都近乎麻木。

吃到很撐明明已經不太舒服了,但還是感覺到非常“餓”,還想再吃一點,想把所有的食物都吃光。

真實自述:“為什麼明明不餓,我卻忍不住,想吃東西?”

現在想來,這種感覺真的非常令人難受。硬生生把食物塞進嘴裡,明明不餓卻覺得很餓,還停不下來,可能和對於賺錢病態迷戀的心理有些相似。

其實,當時的我對於自己是不是真的生理上感受到餓、有沒有真的吃飽、究竟飽到什麼程度的種種感受,是非常遲鈍的。

往往,在腦海中無法抑制的對於美食的渴望,和身體真實感受到的飢餓感,常常是截然錯位的。明明以為自己很想吃,但努力感受自己胃的感覺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其實並不餓。就像有時,我們會非常渴望一段浪漫的戀情,但捫心自問,卻沒有感受到心動的波瀾。

真實自述:“為什麼明明不餓,我卻忍不住,想吃東西?”

可能很多時候,對於食物的想象,想象咬開酥脆的外皮那瞬間的聲音,裡面暖暖的肉汁迸濺在嘴裡的感覺,迫切地想下一秒就聞到食物香氣的渴望,甚至比實際進食的瞬間更為讓人迷戀。

然而在實際品嚐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和之前的想象差距太大了!彷彿賣家秀和買家秀。心裡感覺簡直血虧,無法相信自己竟然把今天的卡路里配額,花在這麼難吃的東西上。

仔細想來,似乎莫名和愛情的哲學有點相似,偶爾會有種困惑,我所愛的是這個人本身嗎,還是我在把感情傾注在,自己所幻想的,一個讓我產生愛意的客體呢?

真實自述:“為什麼明明不餓,我卻忍不住,想吃東西?”

更讓人絕望的時刻是,實在難以戰勝自己的慾望,遠遠超出了每日的卡路里限定,卻又難以停止咀嚼動作的瞬間。彷彿自己已經墮落成茹毛飲血的原始人,完全讓動物的原始本能佔據了自己。完美主義的自我要求又強化了這種沮喪感,讓人覺得不如破罐破摔,加劇了這種惡性循環。

真實自述:“為什麼明明不餓,我卻忍不住,想吃東西?”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鏡子裡的自己,彷彿看到了一個完全的陌生人。真的被嚇到了。於是徹底下定決心,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了。

後來逐漸通過訓練,刻意覺察自己的飢餓程度,改善飲食方式,培養健康運動習慣,終於有了達成了下面圖片的變化,也和食物之間建立了比較正常的關係。

真實自述:“為什麼明明不餓,我卻忍不住,想吃東西?”

當然這篇文章重點主要在前面的自我剖析,以及“我與食物之間關係”的哲學思考了。實際操作起來,具體細節有太多了,如果大家感興趣,歡迎留言,也歡迎關注

,之後我會繼續進行分享的。

本文作者簡介:前世界500強品牌經理,辭職後日語半年多過N2,轉行為配音演員。不定時分享各種腦洞,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