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分之考前調整

高考高分之考前調整

隨著高考日漸臨近,複習難度、考試壓力、目標模糊等考前焦慮帶來的心理壓力已成為影響畢業生備考,應考的障礙。為了取得一個理想的成績,有效緩解學生考前心理壓力,調整心理狀態,增強決勝信心,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對待中考。

臨近高考時,常有考生焦慮不安、緊張煩悶,有的甚至出現頭痛、心慌等生理症狀,到底該怎麼做呢?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大挑戰,考生有壓力是正常的,適度的壓力還有利於超常發揮。但是,由於壓力過大,引起心理、生理的不適,就會成為一種負面力量阻礙高考的正常發揮。對考生而言,最後這幾天時間,一方面,複習與放鬆要相互結合,張弛有度。要養成良好作息習慣,調整學習計劃,要保證有充足睡眠,不能因為複習功課持續熬夜。另一方面,可以適當參加戶外,幫助緩解焦慮情緒。

高考高分之考前調整

還有一些考生走進考場有十多分鐘了,緊張的心情還不能平靜,遲遲不能進入答題狀態,從而影響考試發揮。在這方面,給考生一些有效的建議。

第一,心理暗示。在走進考場的過程中,心裡給自己一些積極的暗示,比如“我已經準備好了”,“我遇到的不會的題目已經搞懂了”等等。

第二,製造心理優勢。進考場時一定要走前門,充滿自信的走進去,並且在講臺上停留幾秒鐘,俯視整個考場。這樣在內心建立起一種心理優勢。

第三,主動和監考老師打招呼。很多考生在考場中最怕的就是和監考老師目光接觸,一旦接觸就有一種當賊被發現的感覺,原本緊張的心就更加忐忑起來。所以,考生要積極打破這種障礙,主動跟監考老師打招呼,並報以微笑。這樣做,在考生心裡也有了一種和考場中的“權威人士”已經建立起聯繫的感覺。

第四,深呼吸。

如果坐到自己的座位上還緊張時,就可以採取深呼吸的辦法。眼睛可以盯著一個物體不動。這樣做幾次,整個人就會平靜下來。

高考高分之考前調整

會考試。

第一,用潛意識做題。拿到試卷以後不要急於做題,而是先“認識題”,把整個試題瀏覽一遍。其目的有三:一是消除陌生感,“因為見過,所以熟悉”。二是將題目掃描進我們的潛意識,用潛意識做題。因為我們做題更多是用意識層面在做。當我們讀過以後,潛意識就會在背後幫助我們整合知識點以及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很多考生忽略了這一點。三是檢查考卷,檢查考卷的完整度、清晰度等,然後寫上自己的基本信息。

第二,堅持“三分鐘原則”。考試,是考試題,也是在考時間。考生必須要把握好時間。遇到不會的題,如果三分鐘之內還沒有思路就要馬上放棄,否則考試狀態很容易受損。結果可能導致後面會的題也不會了或者沒時間做了。那就太得不償失了。

第三,“一慢一快”。就是審題要慢,做題要快。“慢”是為了審清題意,避免犯經驗主義錯誤“一看就會,一做就錯”。具體做法是三遍讀題。“快”是為了保證思路的縝密與嚴謹,保證做題思路的規範。

第四,堅決“保八”。考生在將“會的”(一般有80%)全部做完後,不要急於做“不會的”,而是先將會的檢查一下,目的是給會的“加把鎖”,保證拿分,之後再去挑戰拔高題。如果會的沒有拿到分,不會的還是不會,那就悲催了。

考生能做到這些,高考應該就不是難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