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大帝:集齊四個古文明就可以稱帝了

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年~前323年),是對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的馬其頓王國的稱呼,由著名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開創,雖然只有短短的12年曆史,但其版圖東起蔥嶺與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灣幷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臘,北抵黑海及阿姆河,是歷史上繼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後第二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

亞歷山大大帝:集齊四個古文明就可以稱帝了

亞歷山大帝國

1、佛教典籍《那先比丘經》,像大多數佛經一樣,是一部問答對話錄。記載了大夏國王彌蘭陀與佛教僧侶那先,就輪迴業報、涅槃解脫等一系列問題的探討。其中那先比丘,是上座部佛教“說一切有部”的智者。而另一位故事的主角:彌蘭陀王,其實有其本來的希臘語名字Μένανδρος ο Σωτήρ,即:米蘭德一世。經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那先問王:‘王本生何國?’

王言:“我本生大秦國,國名阿荔散。”

亞歷山大大帝:集齊四個古文明就可以稱帝了

那先比丘

大秦是古代中國對羅馬帝國及近東地區的稱呼。當時的中國把它命名為“大秦”,拜占庭古國名。中國史籍稱“大秦”,也名“拂菻”或“海西國”。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東羅馬帝國以巴爾幹半島為中心,領屬包括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以及美索不達米亞和南高加索的一部分。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臘移民城市拜占庭舊址,故又稱拜占庭帝國。因此羅馬帝國與東羅馬帝國在中國史書中都被稱作大秦。權威的解釋是這樣的:“當時中亞、北亞人習稱中國為‘秦’,因其國勢強盛,文物、制度堪與中國媲美,故呼之為大秦。”[《中國歷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3月第一版,第110頁。]而詭異的“阿荔散”是為何地?若多讀幾遍就會發現:這是人們熟知的名字Alexander的變音,即: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大帝:集齊四個古文明就可以稱帝了

2、亞歷山大崛起 承載光榮與偉大的的古希臘與古羅馬,因亞歷山大的征服使兩種文明的進行了聯結。希臘與波斯戰爭中,希臘、波斯兩敗俱傷。隨後的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海軍被斯巴達全殲。雖然各方最終罷戰,但希臘各城邦陷入混亂。而此時的亞平寧半島,則剛剛完成初步統一的羅馬。

亞歷山大大帝:集齊四個古文明就可以稱帝了

亞平寧半島早期文明:伊特魯里亞文明

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馬其頓看到了崛起的希望,自北向南征服希臘,並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潰了龐大的波斯帝國,改變了亞歐大陸的力量對比。其後的餘波,東抵印度河流域,與另一個古老文明(古印度文明)相遇。至此,亞歷山大20歲即位,直至32歲即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病故病故巴比倫。崢嶸歲月12載,將古希臘的影響力擴展到前所未有的空間。橫跨古希臘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四大文明帝國——亞歷山大帝國。歷史上,這200餘年被稱作:希臘化時代。

亞歷山大大帝:集齊四個古文明就可以稱帝了

亞歷山大帝國征服文明古國圖

3、宗教藝術運用 在亞歷山大遠征中,宗教問題一直相伴左右。亞歷山大身為希臘文化的學生,將希臘宗教成功融入了整場遠征,獲益頗多。對於被征服民族的宗教信仰,亞歷山大基本採取了懷柔政策,這又為他贏得民心與地方實力派的支持。最後,通過種種手段,他還獲得了神的地位,鞏固了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對宗教因素的妥當處理,顯示了亞歷山大高超的政治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希臘化時代的到來。

亞歷山大大帝:集齊四個古文明就可以稱帝了

古印度描述古希臘特洛伊木馬計的故事

這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當屬對於佛教的影響。當古希臘神本人形的傳統與注重內省,不敬人像的東方宗教相遇,誕生了第一批佛像。並在早期的佛教造像中留下了它的痕跡。

亞歷山大大帝:集齊四個古文明就可以稱帝了

古希臘小愛神厄洛斯(古羅馬稱丘比特)為佛陀獻上桂冠

至於亞歷山大本人,也在時勢下選擇化身當地神祗,或入鄉隨俗融入地方生活。儘管這在當時一些人看來是離經叛道,或狂妄自大。但至少,這換來外族治理下的穩定與擁戴。

亞歷山大大帝:集齊四個古文明就可以稱帝了

希臘化菩薩頭像

4、東西方文化融合 若沒有亞歷山大,若沒有浩蕩數百年的希臘化時代,世界不會是現在的樣子。至少在形塑當世諸多文明的自然選擇中,很難說古希臘、古羅馬一定會勝出。迥異於古典時代的安逸與自足,人的處世哲學發生裂變。犬儒學派、新柏拉圖學派、斯多葛學派、諾斯替主義等思潮,作為對外部環境的響應,亦奠定了其後兩千年的信仰基礎。

亞歷山大大帝:集齊四個古文明就可以稱帝了

1700年,意大利油畫:亞歷山大拜訪犬儒主義學者狄奧根尼。

與短暫征服伴生的是多民族長久共處。希臘化的安息人、本都人、巴比倫人等不同族群和散佈於世界邊緣的四方遊牧部落,在中亞與地中海間穿梭。而希臘化的猶太社區,則在亂世哲學的催生下,誕生出最早的基督教信徒。

亞歷山大大帝:集齊四個古文明就可以稱帝了

四福音作者:聖馬太、聖若望、聖馬可、聖路加

絲綢之路連接了偉大的中華文明和希臘文明。但在絲路沿線,希臘文化的影響力遠遠大於中華文化。其原因一方面是東亞在地理上相對封閉,文化的進出都不太容易;另一方面是希臘出過一個亞歷山大大帝,大帝從希臘本土一路征服到波斯、印度,隨他而來的希臘移民開創了一個叫“希臘化時代”的時期,把希臘的哲學、藝術帶到了整個東方。

亞歷山大大帝:集齊四個古文明就可以稱帝了

5、犍陀羅藝術 公元1世紀,大月氏人創建了一個叫貴霜的新國家,貴霜帝國崛起於現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一帶(在古代這地兒算印度)。這個曾定居在甘肅的民族,在匈奴的攻擊下遠遁西域。貴霜統治者選擇了流行於印度北部的佛教,作為自己的信仰。在他們的帝國裡有希臘移民。於是,草原統治者、希臘工匠、印度和尚一同創造出了一種希臘式佛教藝術:犍陀羅風格

亞歷山大大帝:集齊四個古文明就可以稱帝了

希臘國王與佛教教主

犍陀羅藝術的地理概念。通常意義所說的犍陀羅地區的範圍,核心地區是白沙瓦——玄奘《大唐西域記》裡所說的“弗樓沙”,往西是阿富汗賈拉拉巴德和貝格拉姆地區,再往西北方向是我們大家都熟知的巴米揚大佛,東南部則到了塔克西拉地區,往北至斯瓦特地區。

亞歷山大大帝:集齊四個古文明就可以稱帝了

從亞歷山大遠征亞洲開始至佛教藝術傳人中國經歷了漫長的時空綿延,希臘式佛教藝術風格逐步興盛。中國佛教文化藝術的發展與亞歷山大大帝的遠征也有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因為中國佛教文化從來都不是直接從印度過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