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農村小學“停課不停學”線上學習的思考及幾點建議

@東光縣連鎮鄭莊小學周文華

為全力做好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根據教育部的統一安排,我們在2020年春季開學後,組織進行了“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我們由開始的不知所措、無從下手,到現在是基本上路,有所起色。但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復工復產的到來,線上教學工作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也應引起我們的重視。而國外疫情形勢的惡化,又使復學特別是小學復學時間變成了未知。

一、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1.學習環境隨意,無學習氛圍 從我們走訪巡視情況來看,許多學生在家學習環境簡陋,大多無專用學習場所,有的甚至趴在床上看電視、手機,學習的專注度不夠,注意力易分散。

2.學生自律性差,缺乏主動性 特別是小學生的自律能力較差,很多學生網上上課只是應差打卡,而更多的時間則是看電視、玩手機,有的甚至沉迷於其中的遊戲。

3.學習設備不足,時間難保證 有相當的家庭有多個子女在校學習,卻又不是同一個年級,但家中的網絡學習設備卻不足以保證每個孩子同時參與學習,這就為他們的不學習,或隨意學習找到了藉口。

4.家長督促不力,效果無保障 復工復產使得眾多學生的父母返廠返崗,孩子又只能與爺爺奶奶為伴,而祖輩對孩子只知一味寵愛,卻無力在學習上盡力監護,既無教育方法,也少有與孩子學習能力相匹配的教育能力,再加上或正趕上家事繁忙,或只想圖清靜,對孩子們的學習也就聽之任之。

5.輔導難以周全,針對性不強 空間的間隔,時間的交錯,讓學生作業上交的時間延長,教師的批改也不能及時,也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工作負擔。教師也難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輔導。

二、幾點建議

1.學校領導要崗位前移,重心下沉。 要包校(班)入群,通過匯同相關學校(班級)教師下戶走訪巡視和在微信群交流觀察等方式瞭解線上、線下教學工作情況,摸實情、求實效,貼近需求、跟蹤訪談、探尋良策。

2.班主任(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要進一步明確要求,包括學習環境、時間、方式、作業格式等。如建議家長為學生提供相對安靜、獨立的學習環境,規定定時或不定時地檢查學生在學方式等。這既利用提高學習效率又有利學生的身心健康,同時又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3.充分運用學習小程序,輔助教學管理。除利用微信群作為學校(班級)發佈公告、通知外(為避免微信群刷屏,可對群中除教師外的其他人禁言),還可利用“小管家”“釘釘”等小程序進行作業發佈、批改,課程直播、輔導以及多方交流之用。

4.對有多個孩子就讀的情況,教師要指導他們結合所在年級課程安排與自身實際情況,重製功課表,靈活合理地運用網絡直播與重播功能,更科學地達到學習目的。

5.學校對作業完成數量與質量進一步提出明確要求(如每次作業學生提交量需達到多少,學生完成質量與教師批改質量應達到怎樣的程度,家長拍照上傳需注意些什麼等),教師據此對家長、學生提出相應的要求,為他們的學習督促與努力提供動力與方向。

6.為避免在作業發佈後,作業上交時間無定,批改不便、指導無針對性等的狀況,教師可限定每次作業提交的最晚時間,在作業批改上可採取教師批改與家長檢查相結合的辦法進行:教師每次選取部分學生作業進行批改,並在群發佈批改情況,對共性問題進行指導;對部分有輔導能力的家長,教師可在作業上交時間截止後,發送作業答案給家長,請他們指導孩子訂正作業,並將情況在群通報。

7.適當進行輔導性視頻直播。可採取定時或不定時的方式,對線上學習、作業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集中解答、輔導。但不宜過於頻繁,一般一週到兩週一次即可。

8.考核評價。對教師的考核可將在線教學、組織線上討論、輔導答疑、作業批改等計入工作量,納入績效管理。對學生的評價應以綜合性評價的方式進行,將學習態度、參與時間、作業完成情況、考試成績等一併納入評價。

建立精準幫扶機制,以學校為單位“一人一策”做好關心關愛幫助工作,進一步密切家校溝通協作,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克服線上“隔空”教學存在的不足,確保“一個都不能掉隊”,努力達到“停課不停學”的最大收效。

春日已臨,卉木蔥鬱。

來日可期,一切安好。

對農村小學“停課不停學”線上學習的思考及幾點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