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三國:夷陵之戰劉備為何能逃脫,陸遜又為何不乘勝追擊?

​看了無數遍三國,才領悟到人生一切都是過眼雲煙,大家好我是寵兒.每天持續為大家帶來原創內容,分享三國的意義。

劉備一生戎馬,歷經無數驚險瞬間,可他憑藉著堅韌不屈的精神都挺了過來。哪成想,到了功成名就之時,劉備卻在夷陵之戰栽了個大跟頭。當時劉備剛剛登基不久,這場仗對他來說至關重要。一來可以為關羽報仇,二來也可以讓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為此,劉備做了充足的準備,他信心滿滿的來到東吳。結果卻因為輕敵出現戰略性的失誤,差點被陸遜燒死。那麼,劉備在窮途末路之際,東吳若拼盡全力本可以將其俘獲,可陸遜在關鍵時刻為何沒有乘勝追擊呢?小紡下面就和大家簡要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再看三國:夷陵之戰劉備為何能逃脫,陸遜又為何不乘勝追擊?

首先,劉備在身處險境之時,部下必定會在第一時間保護他的安全。陸遜命人偷偷放火,隨後又率軍搞突襲。劉備自知無力迴天,只好先往山上逃命,但這只是暫時的,東吳的追兵很快就會殺上來。當時張苞和關興一直守護在劉備身邊,為了爭取更多的逃生時間,劉備就想到要收集一些盔甲和衣物點燃,也用火來抵擋一下吳軍。就這樣,劉備幸運的躲過一劫,但這種幸運背後,卻是蜀軍的捨命抵抗。看到眼前的場景,劉備心裡悲痛萬分,他甚至想要和自己的部下死在一起。

再看三國:夷陵之戰劉備為何能逃脫,陸遜又為何不乘勝追擊?

吳軍不可能輕易放過劉備,他們早就在要道佈下了埋伏。劉備剛剛擺脫後面的追兵,又被大將朱然給攔住了!想要往後找退路,陸遜又殺了上來。這下劉備可是腹背受敵,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看到眼前的情形,劉備以為自己的生命真是要就些終結了,絕望之時卻見趙雲率領一眾人馬趕到。趙雲的突擊能力可是無人可比的,他見劉備已經被包圍,自然是沒有半點遲疑,直接就衝到劉備身邊,把周圍的吳軍打落下山澗。趙雲的威名早就傳遍三國,陸遜等人也看得傻了眼。到了最後,竟然無人敢上前。為了自保,陸遜不得不選擇撤退。

再看三國:夷陵之戰劉備為何能逃脫,陸遜又為何不乘勝追擊?

另外,諸葛亮早就料定劉備這次凶多吉少,所以他也提前做好了準備,還用八陣圖對陸遜加以阻攔。吳軍並未覺得這些石頭有什麼神奇之處,陸遜便徑自走了進去,結果卻被八陣圖把困,無論怎麼樣都找不到出口。就在此時,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出現在陸遜身邊。他告訴陸遜這是諸葛亮的八陣圖,一般人都很難破解此陣,不管有多少人馬,都無法從這裡走出來。黃承彥講明瞭八陣圖的厲害之處,隨即又把陸遜帶了出來,算是救了他一命。這下陸遜更加知道諸葛亮的厲害,想必這只是其中的一個警告而已。

再看三國:夷陵之戰劉備為何能逃脫,陸遜又為何不乘勝追擊?

最後,陸遜可能也意識到三足鼎立的重要性。正所謂“玉蚌相爭,漁翁得利”,如果東吳置劉備於死地,那正合了曹丕的意。曹魏實力強勁,如果現在少了劉備這個牽制,那東吳恐怕也很難自保。此時,曹丕必定正在密切關注著吳蜀之戰的結果。想到這個層面,陸遜也不想真的將劉備趕盡殺絕。黃老先生放過陸遜,其實也是想維護三足鼎立的局面,想必陸遜也能理解他的用意。

三國一部很經典的文史作品,不同的年齡去看,總是有不同的領悟。寵兒對於三國有自己的見解和觀點,每天堅持原創內容分享給大家,謝謝大家的關注,下期內容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