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四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誰對東吳貢獻最大?

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直都是古代乃至今日的中心地帶。而江東地區,更是湧現出了無數人傑。江東子弟多才俊,哪怕是在人才輩出的三國時代,東吳也出現了多位頂級戰將和謀臣。而說到這,便不得不提到東吳的歷屆大都督了。這個職位是東吳地區戰時的最高軍事指揮官,自然有著極大的權柄。擔任過大都督的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都曾為東吳立下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四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誰對東吳貢獻最大?

​在唐人評選的三國七大名將之中,周瑜、呂蒙、陸遜也都全部上榜,而被人忽略的魯肅其實也是一位不輸於荀彧、諸葛亮的頂級戰略家。那麼問題來了,這四位大都督對東吳的貢獻,到底孰高孰低?如果以戰績論排名,這四人又該怎樣安排呢?對此,筆者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top4:呂蒙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呂蒙的確是難得一見的良將。從出身來看,呂蒙並沒有多大優勢。但他的運氣不錯,因其表現出色,從而接連受到周瑜、魯肅的看重。呂蒙出身寒門,卻能躋身於東吳上流階層,可見其能力還是不錯的。呂蒙的成名之戰,便是不少讀者都很熟悉的荊州之戰。

四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誰對東吳貢獻最大?

​據《三國志•呂蒙傳》記載,呂蒙依靠“白衣渡江”的策略,在虞翻的幫助之下,沒費多少功夫便成功取得了南陽三郡。客觀來說,呂蒙的高明之處並不在於“白衣渡江”,因為說白了,這不過是一場伏擊戰罷了。呂蒙手段的高超其實體現在另外兩個方面:一是他效仿韓信“四面楚歌”的典故,令關羽麾下的荊州士卒四散而去。不戰而屈人之兵,此為上計也。正是因為呂蒙的這一手釜底抽薪,關羽才最終失去了抵抗的力量,被一員小將馬忠擒獲。二是呂蒙善於安撫人心,成功籠絡到了荊州士族,並幫助孫權真正得到了荊州。

可惜的是,呂蒙在荊州之戰後不久便因病去世。總結呂蒙的功績,便是取荊州、敗關羽、安人心。正因如此,呂蒙與其他幾位大都督相比,只是欠缺了一些資歷和戰功。在筆者看來,呂蒙的本領不輸於周瑜等人,但可惜他沒能過多地展示自己的能力。

四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誰對東吳貢獻最大?

​top3:周瑜

周瑜對於東吳的意義,是極為深遠的。以正史記載來看,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戰敗了數倍於己的曹軍,從此聞名於天下。戰後一段時間內,周瑜在江東內的名望一度超過了孫權,可見赤壁之戰的含金量了。而筆者之所以將周瑜只派在第三名,便是出於其年齡考慮。誠然,周瑜擊退曹軍,正式拉開了三國爭霸的序幕,這對東吳來說,是非常大的貢獻。但周瑜和呂蒙一樣,都是在大戰後不久,便因病去世。

四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誰對東吳貢獻最大?

​周瑜是天妒英才的代表人物,在其去世之時,僅有三十六歲。周瑜的本領,是得到了後世無數學者認可和讚揚的。蘇軾也曾專門寫下《念奴嬌•赤壁懷古》,以此來讚揚周瑜的“英姿勃發”。縱觀整個東吳集團,除吳大帝孫權和開疆擴土的孫策以外,便屬周瑜和後來的陸遜有過堪比江東之主的風頭。只是可惜,周瑜出師未捷,一身抱負不得施展,當真令人惋惜。試想一下,周瑜再活十年,世間何有諸葛亮之名?

top2:魯肅

不同於呂蒙的銳意進取,也不同於周瑜的羽扇綸巾、更不同於陸遜的書生意氣,魯肅的低調讓他成為了最被人忽略的一位大都督。甚至不少人覺得,魯肅只是一個和事佬而已,其工作也不過是一些“打醬油”的事情。顯然這種想法,是受到演義的影響的。按照筆者觀點,魯肅對東吳的貢獻,僅次於陸遜。

四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誰對東吳貢獻最大?

​據《三國志•魯肅傳》記載,魯肅不僅文武雙全,還擅長謀略。如果將其和周瑜對比,那麼魯肅無疑擅長於偏理論的謀略和大局,而周瑜則適合於偏實際些的戰鬥。眾所周知,諸葛亮不出茅廬便三分天下,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可在更早的時候,魯肅便已經向孫權提出了“二分天下”的戰略構想。在魯肅看來,江東必須將荊州把握在手中,並以此為防線來抗擊北方的曹操。江東得到荊州,便足以進可攻退可守,以此在未來的戰局中掌握到主動權。

在魯肅提出“二分天下”之時,劉備不過是四處流竄的小諸侯而已。而東吳若能先取荊州、後得益州,便足以彌補步軍上的劣勢以及人口上的不足,最終和曹操分庭抗禮。從當時局勢來看,這是最適合東吳崛起的一條道路。只是計劃有變,曹操動作太快,魯肅這才力勸孫權與劉備結盟。孫劉聯盟的成立,對東吳有著明顯的積極作用。在此之後,東吳得到了一個有力盟友,為此孫權不惜將荊州“借”給劉備,令後者承擔曹操的火力。另外劉備在益州的壯大,無疑會令江東地區減少很大的壓力。所以魯肅對於東吳的貢獻,並非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功在日後的。只可惜東吳發展多年,銳意早已失去,最終淪落到了偏安一隅、坐等滅亡的下場。

四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誰對東吳貢獻最大?

​top1:陸遜

陸遜是士族出身,年輕時擔任過底層將領,還做過屯田的工作,所以他的眼界更為廣闊。儘管在荊州之戰中,陸遜也有一些不小的貢獻,但真正讓其揚名的一戰,還是夷陵之戰。這場戰役的勝利,令陸遜成為了第二個挽救東吳的人。此戰若敗,東吳起碼要損失掉荊州,從此淪為待宰的羔羊。不久之後,陸遜再次取得了石亭之戰的勝利,這讓曹丕十年內統一全國的野望破產。此為第一功也。

為表彰陸遜功績,孫權特意在大將軍設立了“上大將軍”一職,以此凸顯陸遜的功績。東吳建國以後,陸遜又如願坐上了丞相之職。在陸遜任職期間,也是東吳國力上升最快的一段時期。因為這代表了江東士族和孫氏之間的和諧,為國家安定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此為第二功也。

四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誰對東吳貢獻最大?

​三國人物數不勝數,除了曹操、劉備這樣的開國帝王以外,有自己獨立傳記的臣子,便只有諸葛亮和陸遜了。而陸遜的第三功,便是預言到了西陵城對於東吳的重要性。時隔多年以後,陸遜次子陸抗便在西陵城將曹軍擊退,為東吳續命了二十年。有此三大功勞,陸遜對於東吳的貢獻僅次於孫權。誠然,臣子的開疆擴土,對國家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但陸遜一介書生,卻能保證東吳幾十年內的穩定,其功不下於諸葛亮之於蜀國,這也足以證明他是四位大都督中最優秀的一位了。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參考書籍:《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