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老狐狸,他要打一场惨烈的战役,让咸丰皇帝看到他的忠义

曾国藩是老狐狸,他要打一场惨烈的战役,让咸丰皇帝看到他的忠义

为了避免湘军全军覆灭,曾国藩暗示一部分精锐部队以“逃脱”的方式离开阵营,偷偷转回后方,以保存实力,另外,写信给在家练兵的两个弟弟曾国荃和曾国华,要他们加紧招募兵勇,加紧练兵。同时写信给衡州的老师和小舅子,也要他们帮忙招募兵勇。

皇上不是要我快点进军吗?那我就快一次,打一场惨烈的战役的给皇帝看,也让皇帝清醒一下头脑。在东进途中,曾国藩上书:湘勇念家,近日多有逃匿者,每营少则数十人,多则一二百,虽斩首示众乃无济,臣多有困扰……

就在曾国藩的军队一路慢悠悠向东挺进之时,太平天国的燕王秦日纲,率大队人马速速赶往田家镇,阻止湘军的东进。

田家镇,位于长江北岸,与之相对的是孤峰挺拔的半壁山。这里江面变窄,江流湍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所以,秦日纲决定把太平军的大部分兵力驻扎在此,其余一小部分让陈玉成率领驻守在蕲州。

秦日纲的手下有两万多人,另外他召集了各地的军队,加之被湘军打败的军队,还有石祥祯、韦俊、林绍璋、石镇仑、周国虞等所率领的军队,加起来共有五六万人。秦日纲和众将领在蕲州召开了军事会议,部署作战方案。他们认为,湘军夺得武昌之后,一定会向东进军。湘军接连战斗,没有休整,战斗力势必大不如前,以太平军五六万人马对付湘军的三万人马绰绰有余。

实际上,曾国藩的手下才一万多人,一部分精锐部队已经被他留作后备力量使用。

除了在半壁山层层筑垒之外,太平军还在长江江面上横拦了铁索六道,一端连接田家镇,一端连接半壁山,并且在铁索下面按一定距离排列了数十只小船,上面安放枪炮,用以保护铁索。防御不可谓不严密。

观察形势之后,因为半壁山敌人相对较弱,曾国藩决定先攻半壁山,后取田家镇。

曾国藩先派大将罗泽南、李续宾从马岭坳强攻半壁山。太平军在半壁山屯兵两万,而罗泽南、李续宾部仅两千六百余人,但这两千多人皆是湘军最精锐的部分,猛悍超群,以寡击众,毫不怯阵,向半壁山发起坚决进攻。半壁山与马岭坳之间湖汉纵横,只有左右两条土堤可通行人马。这种地势,太平军人数虽多,发挥不了作用。罗泽南“自带敢死之士数十人,匹马冲出,奋力堵杀。贼众退归堤北”。

太平军以前屡次失利,对湘军已经畏之如虎,一看到湘军的大旗,早就吓破了胆,因此稍一接触,就开始溃逃。湘军分路包抄,紧追不舍,“抢入舟中,杀毙近千人,江水尽赤;覆舟溺毙者亦不下千人,浮尸蔽江县。此役太平军损失惨重,太平军主将林绍璋等多名将领战死,而湘军阵亡者不过十三人,成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曾国藩是老狐狸,他要打一场惨烈的战役,让咸丰皇帝看到他的忠义

起义后的太平军是屡战屡胜,但自从遇到了湘军,便几经波折,几经重创。到目前为止,太平军西征的战船已由近万艘到现在的荡然无存,这意味着太平军的水师已基本瓦解。在湘军水陆二师的强手联合进攻下,太平军不得不撤退到九江。

田家镇一战,虽然湘军取得了胜利,但是损失惨重。曾国藩在战后清点人数和船只时说,行军以来没有“丧失如此次之惨者”,说完后竟一脸的泪水。他上报了咸丰帝,为生者讨封赏,为亡者请抚恤。为了纪念阵亡的官兵,曾国藩命人在田家镇建立了“昭忠祠堂”,他亲自为死者写挽联读祭文,读着读着便失声大哭起来。

当田家镇失利的消息传到天京时,洪秀全紧急派石达开、罗大纲连夜赶回西线指挥作战。

石达开和罗大纲所率部队在九江会合之后,得知前线太平军连连失守,便组织太平军不断地后撤。罗大纲所率领的万余大军与追兵在孔垅一带交火,湘军见敌方势力凶猛,便停止了前进的脚步。而此时太平军则全力驻守在九江及湖口两地。

此时曾国藩率领湘军陆师扎营在九江大东门外的四里坡处,而水师则停留在九江江面上等待命令。王国才率领的清军四千人驻扎在黄梅,按察使胡林翼率军两千人进攻九江之背,总共约两万多人,由曾国藩指挥。

曾国藩知道这是一场硬战。

负责守卫九江的是东王杨秀清亲点的主将之一林启荣,此人作战英勇顽强,勇冠三军。当石达开一行进入九江城内,便召集罗大纲和林启荣前来商量战计,共同对付湘军的攻击。林启荣满怀信心,他占领九江已两年,对九江的情况了如指掌。他说以太平军的五万余人对付湘军的两万人,可谓唾手可得。他提出采取以守为攻、以逸待劳的方法来对付湘军。石达开和罗大纲也同意这种战略,但强调要守中有攻,从而给来犯的湘军以狠狠的打击。在石达开的命令下,太平天国的三名将领各守一处,林启荣负责守护九江城,罗大纲负责守护梅花洲,石达开负责守护湖口城一一三军配合作战,利于战事。

九江城内外深沟固垒,湘军在这里头一次见识到了太平军的厉害,“环攻十余日,贼坚闭不出”。湘军将领罗泽南一筹莫展,也不得不对太平军的防守之密表示佩服,他说:九江城如斗大,梅家洲尤一小垒耳。而贼坚壁以老我师,静若无人,夜无更柝号火。我军一至城下,则旗举炮发,环城数千堞旗帜皆立如林。启容之善守, 贼中真将才也!

在坚守九江的同时,太平军又琢磨着如何战胜湘军水师。

太平军将领研究认为,湘军之攻取战胜,在很大程度上依仗水上优势,欲战胜湘军,必先破其水师。湘军水师分为大船和小船两部分,大船笨重,小船灵活,二者互相配合,取长补短,才取得了水战的胜利。若能将其分开,他们必然自顾不暇,失去战斗力。同时,太平军大部分船只被毁,所余少数水军难以与湘军水师争锋,欲破强敌,亦只能智取,不能强攻。于是他们就在这方面大动脑筋,制定了一个奇策。

这个计策其实不算奇计,三国的时候周瑜用过,元末的时候朱元璋用过,那就是偷袭加火攻。

通读史书的曾国藩怎么不会想到这一点呢?如果他一味的打胜仗,朝廷那边就更加猜忌他,他最终的结局会很惨,所以他必须惨败一次,证明自己并不是某些大臣所说的能战之将。这个时候,他明哲保身的表演开始了,配合太平军做足这场戏,充分体现自己的笨拙。

太平军以小船偷袭,曾国藩于是成功“中计”,在太平军的火攻下,湘军水师大小船只首尾不能相顾,一百多艘战船几乎“全军覆灭”。根据史料记载,曾国藩的水师战船有六百余艘,而他从武昌动身的时候,只带了两百多艘往东,其余的都到哪里去了?

既然是一只老狐狸,怎么不知道储存一些过冬的粮食呢?

据《岳阳志》记载:咸丰四年初冬,有战船数百艘,隐于洞庭芦苇丛中,当地渔民以为奇事……

曾国藩在离开武昌的时候,就把一些好的战船拉到洞庭湖的芦苇丛中藏了起来,只带了一些破损的战船下去,明摆着就是去送人头的。

另外,他还上表,以修理战船为由,命彭玉麟和李孟群两人的水师,留在了洞庭湖口,以防止贼寇的侵入。这两个人手下有多少船只,史料上没有说,估计不下一百艘,要不然,他们后面也没有能力去帮胡林翼攻打武昌了。

事实证明,曾国藩在九江惨败之后的几个月,湘军水师很快恢复了战斗力,大小船只数百艘。曾国藩就是再有钱,也没有办法在短短几个月内造出那么多船只出来。


曾国藩是老狐狸,他要打一场惨烈的战役,让咸丰皇帝看到他的忠义

战船被毁的时候,曾国藩自己演了一出戏,那就是投水自尽。上一次靖港失利,他不小心落水,被人误以为他投水自杀,这一次,他却当着大家的面跳水了。就是傻子也知道,真正要自杀的人,是不会当众跳的,找一个没人的地方跳下去,一定能够成功。可是他不但当众跳,而且在被人救出后,还寻死觅活的跳了几次,尽管都没有成功,但是他无颜面君投水自尽的消息,还是传了出去。

你咸丰皇帝坐在金銮殿里,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只一味瞎指挥,你不是要逼我去死吗?我就死给你看,我跳水了,而且跳了好几次,都被部下给救了,你总不能再逼我死了吧?

曾国藩收拢剩下的战船,躲在鄱阳湖内,一面稳定军心,一面寻机创造奇迹。有了曾国藩的配合,太平军水陆两军强强联手,接连攻下了湘军和清军控制的黄梅、广济、蕲州、黄州,并于咸丰五年(1855年)正月初七再次占领汉阳。咸丰帝慌忙下令曾国藩回武汉进行援助。曾国藩不敢违旨,只好派胡林翼、王国才两部及彭玉麟、李孟群水师援救武汉。但因太平军实力雄厚,且湘军伤痕累累,没有多少力量够折腾的了,所以未能救得了武汉。二月十七日太平军攻克了武昌,湖北巡抚陶恩培被太平军打死,湖广总督杨霈逃跑。

咸丰皇帝听闻,惊得差点从宝座上跳起来,他很快发布上谕:加封胡林翼为湖北巡抚,率军回湖北抗击贼寇。

巡抚就是封疆大吏呀!曾国藩辛苦一辈子都没得到手,就这么被胡林翼轻巧拿去了。他对此当然感觉很意外,但并不嫉妒,更多的却是高兴。因为胡林翼毕竟是湘系人马,是他的朋友,想当初他创办湘勇,胡林翼还帮忙了呢,而且两人配合作战,关系很融洽。由胡林翼来出镇湖北,湖北就可能成为湘军的战略大后方,实现了他在长江中游为湘军建立根据地的计划,有利于整个战局。

胡林翼手中嫡系不过是六百贵州勇,曾国藩为了保证他回援成功,从紧张战事中,拨出石清吉部与王国才部数干精兵交给胡林翼,让他凑成了一支六千人的队伍。这六千精兵,成了胡林翼起家的重要资本。

按曾国藩的计划,他带着残兵败将坚持在鄱阳湖打游击,拖住太平军的一部分兵力,胡林翼有彭玉麟和李孟群的水师相助,拿下武汉应该不成问题。他与胡林翼东西相应,如果琦善和向荣的江南江北大营再动一动,太平军首尾受击无法自顾,就算无法大胜,江西和湖北的局势是完全可以稳定一下的。



但是他错了。(预知后事,请看下一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