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拯救滿清於危亡,“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中興名臣

曾國藩去世一百多年了,但是他的影響力至今猶在,受人推崇,甚至有“當官必學曾國藩”的說法。梁啟超說:“吾謂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複也。”毛澤東主席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更是將國藩作為自己的老師“足為吾人之師資”,桌前常放《曾文正公全集》終生捧讀不輟。

曾國藩二十八歲中進士,步入官場,經歷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為官34年,官到總督,在風雨飄搖的晚清鎮壓太平天國、倡導洋務運動、剿滅捻軍,維護了搖搖欲墜的滿清統治,成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位列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其他三位晚清名臣之首。

雖然他在治理湖南時用重典嚴峻刑法,被世人稱為“曾剃頭”;晚年處理天津教案時,遷就外國人,被稱為國賊;但這歷來都存在爭議,特別是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難道有更好治理內亂,應付外交的辦法嗎?即使這些算是過失,依然瑕不掩瑜,無法掩蓋他在為官、治學、修身、齊家方面的出色表現。說用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成就震鑠古今,亦不為過。

曾國藩:拯救滿清於危亡,“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中興名臣


一、平凡中崛起,成就一番偉業

不氣不餒:七次科考終致仕

曾國藩,出生於1811年,湖南湘鄉人,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他並非天資聰慧之人,因為“文理欠通”還被主考單位“懸牌批責”進行全省通報。但是曾國藩沒有灰心放棄,而是愈挫愈勇,以一種越笨拙越努力的態度,不斷反思、發奮,終於在第七次科舉,中了秀才,並於第二年的鄉試中了舉人,同年十月進京中了進士,實現了三聯捷。

很多人才華橫溢、廣採斐然,但始終在考試上不行,逢考必敗,比如另一位中興名臣左宗棠就是這樣,平時邏輯分明、有理有據,眾人皆贊,但一到考場,就不知所云,離題萬里。不過想來左公是缺乏曾公毅力之人,果斷放棄科舉之路,走幕僚之路,也達到了自己人生的巔峰。

曾國藩:拯救滿清於危亡,“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中興名臣


平步青雲:驚人的進步速度

曾國藩出身普通,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而且資質平庸,考了七次才考中;曾家也沒什麼人在朝中做官,基本上算是毫無人脈根基;他的性格也是直來直去,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叫率真。這樣看來,曾國範藩似乎只能默默當一個默默論資排輩熬到退休的公務員了。真實情況卻讓人大跌眼鏡。

曾國藩1840年中進士,從政來到北京,1852年離開北京到地方任職。在短短十多年裡,曾國藩從科員做起一路當到省部級官員,他的上升速度堪比火箭,已經不能用迅速來形容了,真正實現了平步青雲登天。

道光二十年(1840),他授翰林院檢討;道光二十三年(1843),升為翰林院侍講;道光二十七年(1847),升為內閣學士;道光二十九年(1849),升為禮部右侍郎。清朝的官制一共是“九品十八階”,每一品級有從品和正品之分。從官階上看,他從翰林院檢討的七品,升遷到禮部侍郎的正二品,用他自己在家書中的一句話說,是“十年七遷,連躍十級”。這個升官速度,創造了道光朝的紀錄。清代巡撫也是正二品,也就是說,曾國藩工作不過十年,就做到了“省部級”。

這跟曾國藩的努力、上進,嚴格要求自己是固然分不開的,但最關鍵的是他背後站著一位巨人。可能大家會以為是是道光皇帝,不好意思不是他,是穆彰阿,一位大貪官。

當時穆彰阿權傾朝野,一手遮天,基本上是他想用誰就用誰,“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何況曾國藩已修得文韜武略、滿腹經綸。千里馬早就準備好了,就等你了,伯樂。兩個一相遇,便註定了今生有緣。

曾國藩:拯救滿清於危亡,“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中興名臣


輝煌歲月:太平天國成就千古英名

太平軍揮師北上,湖南官場告急,咸豐帝情急之下命曾國藩回原籍興辦團練,組建湘軍,抵抗太平軍,保衛湖南。

自湖南組建湘軍起兵,開始了曾國藩的征戰生涯。湘軍屢戰屢敗,44歲那年兵敗靖港,曾國藩幾次投水自盡,幸被救起;45歲那年又被石達開打得潰不成軍,下定決心自盡以表忠心,幸好左宗棠罵醒了他。

論挫折打擊,當時無人能與曾國藩相比。然而,信奉“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的曾國藩,認準了一個“忍”字,憑藉極度的自省和堅忍,挺到了太平軍內訌的戰局轉折點。

攻下南京後,曾國藩手握重兵,掌控了東南時局,成了清廷顧忌。此時曾國藩顯赫至極又危險至極,曾國藩審時度勢,主動上折要求裁撤湘軍,這一“英雄自剪羽翼”之舉,消除了皇帝對他的疑慮,功成身退,得保善終。後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國藩:拯救滿清於危亡,“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中興名臣


二、修身治心,實現“內聖外王”

曾國藩被當作為官的典範,對當代從政的人具有很好的借鑑意義,那麼我們學曾國藩究竟學他的什麼呢?通過研究他的文章和書信,從他的言論中品讀出他的襟懷、氣量、品格,做到心如鼎鎮,志如磐石,任何力量都不能動搖。

順應時勢,當機立斷

曾國藩的一生就是識時務的一生,他的一生之所以走得那麼漂亮,那麼成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他“識時務”,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什麼時候該潛伏積累,什麼時候該當仁不讓出山。每一步都處理和表現得近乎完美,將負面因素降到最低,甚至使自己化險為夷,最後才得以善終。

“不以小利害大利,不以小局害大局。”這兩句話最重要,現代人對曾國藩留給我們的這兩句話當如獲至寶。我們常常就是看到“小利”,忘記了“大利”,也常常用“小局”來影響“大局”,這其實都是本末顛倒的。

急流勇退,明哲保身

曾國藩:拯救滿清於危亡,“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中興名臣


曾國藩一生最了不起的一點,同時也是最能給我們作參考的,可以說就是他功成身退,得以善終。湘軍由很少的一千人,最後發展到五十萬人,和清朝的正規軍人數相差無幾。

“有清以來,漢人獲得最大權力的,即曾國藩”,所以害得他“時時警惕,居安思危,審時韜晦”。

歷來功高震主之人,下場都是悲慘的。這是曾國藩的顧慮,不要看自己現在勢力那麼大,真正等到你把野心暴露出來的時候,後果會怎麼樣?所以最後他裁軍自抑,保持低調。

這就正和上意,於是上面就派他任兩江總督,還被封一等毅勇侯,而且還可以世襲的。

三、《挺經》、《冰鑑》、家書,成就不朽言

說到立言,曾國藩所著書籍中流傳最廣、聲名最著的可以說就是他的家書。家書,各種解讀實在太多了,就不在此贅述了。除此之外,他還有兩本書:《挺經》、《冰鑑》,也是出自他之手一直流傳至今,而且對於我們現代人而言依舊非常適用。

《挺經》讓你挺得住

曾國藩:拯救滿清於危亡,“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中興名臣


《挺經》總共分為十八卷,是曾國藩在宦海沉浮中總結出的獨門心法,也是他從自身的成敗得失中建立的一套為人為官的基本原則與理論,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啟迪性和借鑑性。

《挺經.可以說是曾國藩總結自身人生經驗與成功心得的一部傳世奇書,也是他修身處世、居官治民的最高法則。這本書很薄,只有兩千多字而已,但卻很值得我們一讀。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把它當作一面鏡子,要經常問自己“挺不挺得住?”做人無論如何一定要挺得住。

《冰鑑》教你會識人

“以冰為鑑,能察人相。”具體應該如何“察”,《冰鑑》分為:神骨、剛柔、容貌、情態、鬚眉、聲音、氣色,七篇進行了詳細說明。

曾國藩:拯救滿清於危亡,“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中興名臣

曾國藩把他看人的方法總結成了“邪正看眼鼻、聰明看嘴唇、功名看氣宇、事業看精神、壽夭看指爪、風波看腳跟、條理看語言、信又要不信”八句話,這也可以說就是他的看人口訣。我們要好好體會這八句話,並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多加運用。

但要清楚一點,這只是他的個人總結,信又要不信,就算是信,想要完全掌握這一口訣,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需要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慢慢積累,最後轉化成為自己的經驗。

小 結

無論是從人生選擇的角度來看,還是從成王敗寇的角度來看,曾國藩無疑是一位人生贏家、大成功者。

特別是他功成之後並沒有落得“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下場,而是成功地做到了功成身退。這一切無論是在做人還是處世方面,曾國藩的仕途心得都可以為我們提供借鑑意義,成為我們前行的指明燈。

曾國藩的一生可謂是波瀾壯闊的一生,不管是為學、從政、修身、治心、齊家等諸多方面的內容,都給我們很好的啟示,值得我們深入考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