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酒後失言,惹怒朱元璋險遭殺害,卻因做了和尚而化險為夷!

俗話說,禍從口出,一個人如果口不擇言,是很有可能為自己招致禍患的,明洪武年間,開國功臣郭德成就因為酒後言語失控,觸怒了太祖皇帝朱元璋,而險遭殺身之禍,好在這個人夠機靈,對事情及時做了補救,終得化險為夷,免遭殺身之禍!

淡泊名利,唯獨嗜酒如命

郭德成,元末明初安徽鳳陽人,他在歷史的名氣不大,但有兩個兄弟卻很有名,那就是位列淮西二十四將之中的郭興和郭英。在元末那個動亂的年代,他們兄弟三人一直跟隨著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少功勳。

明朝建立後,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郭興和郭英分別被封為了鞏昌侯和定遠侯,郭德成則被封為了驍騎舍人,同時妹妹郭氏也成為了朱元璋的妃子(即郭寧妃),郭家也由此成為了皇親國戚兼開國功勳,顯赫一時。

此人酒後失言,惹怒朱元璋險遭殺害,卻因做了和尚而化險為夷!

從郭家兄弟三人的官職來看,郭德成似乎與兩位兄弟差得太遠!當然了,這倒不是因為他立的功少,事實上,他所立的功即便沒有兩位兄弟的多,但也相差不太遠,而他之所以才得了那麼一個官職,完全是是因為他的性格所決定的。

據史料記載,郭德成這個人性格豁達,淡泊名利,不太願意做官。因此,在朱元璋大封功臣時,他才僅僅做了個驍騎舍人,為此,朱元璋還特意召見過他,準備給他封大官,但都被他拒絕了,時間長了,朱元璋也就不再強求,而是賜給他大量好酒和錢財,並且還經常邀請他去皇家後花園喝酒。

要說郭德成這人,什麼都好,唯一一點就是嗜酒如命,幾乎就是逢喝必醉,而正是因為這點,還差點令他惹來殺身之禍,好在他對事情補救及時,終究還是化險為夷。

此人酒後失言,惹怒朱元璋險遭殺害,卻因做了和尚而化險為夷!

酒後失言,不慎冒犯皇威

一天,朱元璋又邀請他到後花園喝酒,他應邀欣然赴約,到達目的地後,看到桌上美酒佳釀早已打開,酒香四溢,他頓時酒性大發,隨即陪朱元璋喝了起來。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君臣二人喝著喝著,也不知道到底喝了多少,郭德成臉上漸漸泛起了紅光,他喝醉了!而此時天色已晚,郭德成於是起身,踉踉蹌蹌來到朱元璋跟前,向他道別並感謝賜酒之恩。

朱元璋面對跟前醉眼朦朧的郭德成,衣冠不整,披頭四散發的,感覺頗為有趣,於是便打趣道:“你頭髮披散,語無倫次,真是個醉鬼瘋漢!”

此人酒後失言,惹怒朱元璋險遭殺害,卻因做了和尚而化險為夷!

一般來說,醉酒的人,所說的話往往都是不過腦子的,因此,往往很容易得罪人!此時的郭德成也一樣,面對朱元璋的打趣,他摸了摸自己的頭髮,不假思索,脫口便回答道:“皇上,我最恨這亂糟糟的頭髮,要是剃成光頭,那才痛快呢。”

朱元璋一聽,他原本掛滿笑容的臉頓時沉了下來,因為郭德成的話戳到了他的痛處。原來,朱元璋在年輕時候為了生存,曾經到皇覺寺當了幾年和尚,後來在兒時玩伴湯和邀請下,才參加了反抗元朝的義軍,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這段和尚生涯就成為了他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他最忌諱的就是別人在他面前提起“光頭”“和尚”“僧”“出家”等字眼,因為他會覺得這是在嘲諷他,是很有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的!

此人酒後失言,惹怒朱元璋險遭殺害,卻因做了和尚而化險為夷!

朱元璋認為郭德成這是在揭他的傷疤嘲諷他,感到很氣憤!但又不好直接發作。因為他畢竟是一國之君,宰相肚裡還能撐船呢,更何況是一代帝王!如果單憑大臣酒後失言冒犯龍威就大發雷霆、進而加以懲處,那顯得太沒有君王氣度與風範了,因此,朱元璋只得強壓下怒火,一場原本氣氛祥和的酒宴就此不歡而散。

補救及時,終得化險為夷

第二天醒來,郭德成酒意全消,想起昨晚自己在酒席上的失態行為,頓時冷汗直流,他深知,他昨晚的話揭開了朱元璋的傷疤,刺痛了朱元璋那原本並不純潔脆弱的心靈,按照朱元璋一貫的性格,向來只有他找別人的麻煩,別人要是敢給他找不自在,只能說是活得不耐煩了!現在因自己的無心之失,惹惱了朱元璋,朱元璋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輕易放過自己的,因此,郭德成頓時陷入了深深的惶恐當中。

此人酒後失言,惹怒朱元璋險遭殺害,卻因做了和尚而化險為夷!

為了自救,他開始苦苦思索接下來的應對策略,解釋肯定是行不通的,那樣反而會適得其反。要知道帝王之術,神鬼莫測,朱元璋自己雖然時常將“我本淮右布衣”的口頭禪掛在口上,但這恰恰是他對自己出身過於注重的表現,正因為他注重,他才要裝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這和現在有些人明明壞事是他幹了,卻偏偏要裝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是一個道理,都是因為心虛才會有的表現。

因此,郭德成要是膽敢對朱元璋解釋說:昨晚的事是微臣酒後失言,無心冒犯,更沒有嘲諷您出身與過去的意思,請皇帝大人您不要計較!要真是那樣的話,皇帝大人僅有的一點心思都被他一語戳穿,那無異於是火上澆油,只會讓朱元璋怒上加怒,他自己離死也就真不遠了!

此人酒後失言,惹怒朱元璋險遭殺害,卻因做了和尚而化險為夷!

既然解釋行不通,那就只能另尋他路了。郭德成也確實夠聰明,在他苦思冥想之下,終於抓住了事情的關鍵,那就是他當晚說過的“皇上,我最恨這亂糟糟的頭髮,要是剃成光頭,那才痛快呢”這句話,也就是說,朱元璋之所以生氣,那是因為,他認為郭德成的這句話是在嘲諷他當過和尚,因此,要讓朱元璋消氣,問題的關鍵就是如何讓朱元璋相信他這句話並非是嘲諷、戲謔之語,而真的是他自己的肺腑之言,朱元璋只要相信了他並無嘲諷之意,怒氣自然就消了。

抓住了問題的關鍵,事情就好辦了,對症下藥就好了!那這藥該如何下呢?其實,說起來也容易,那就是將自己說過的話變成現實!事情想通了之後,出於強烈的求生慾望,郭德成竟然真的剃光了頭,進寺廟做了和尚,披上袈裟,念著佛經,做和尚做得像模像樣的。

此人酒後失言,惹怒朱元璋險遭殺害,卻因做了和尚而化險為夷!

朱元璋原本以為郭德成在酒席上只是說說而已,沒想到這傢伙竟然來真的,真的做了和尚,便真的認為郭德成就是個“醉鬼瘋漢”,也就相信了郭德成所言非虛,酒席上的話並不是對自己的戲虐之言,怒氣也自然就消了,而對於郭德成來說,雖然做和尚並不是他的真正本意,但好歹命是保住了,目的也就達到了,就這麼著吧!

後來,朱元璋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剪除對朝廷有威脅人,而策劃製造了轟轟烈烈的“胡惟庸案”,此案涉案面之廣,堪稱自古少有,前後殺了多達三萬餘人,許多開國功臣也被牽連其中,成為了刀下冤魂,可郭德成卻因為是朱元璋眼中的“醉鬼瘋漢”,而未受牽連,得了善終,這對郭德成來說,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此人酒後失言,惹怒朱元璋險遭殺害,卻因做了和尚而化險為夷!

從郭德成的故事當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兩點結論:首先,郭德成或許是個“醉鬼瘋漢”,但他同時又是一個臨機應變能力極強的人,他的這個能力是他能夠成功化險為夷的根本保證;其次,適度的飲酒固然能夠調節氣氛,可以極大地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人們交往中有效的潤滑劑,但一旦飲酒過量,就會降低人的智商,很容易言行失控,為自己招致無盡的麻煩,因此,喝酒還是要適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