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業進入你死我活的存量時代

陶瓷行業進入你死我活的存量時代

10月18日,第34屆佛山陶博會開幕,800多家國內外企業參展,有20000多款產品同時展出。

企業展示了花樣繁多的創新產品:發熱的、耐磨的、防滑的、發泡的等等,還有藝術瓷粒、人造玉石等等,背後湧動著不歇的創新熱情。

旺家主持了本次陶博會的“大咖面對面”論壇,近距離深層次地向陶瓷企業尋經問道。原來,陶瓷企業存量時代的殘酷競爭已經開始了。

陶瓷行業產能過剩、庫存高企、渠道不暢、銷售下行,是行內人都清楚的境地。有統計數據稱,5年前國內建築陶瓷的產能達到140個億平方,產量達到110個億平方,而銷量達到90個億平方,2015 年首次出現了負增長。這些數據接下來的3~5年逐年下降。

大家一直在高喊冬天來了,這麼多年過去,春天並沒有到來,冬天反而更冷了。

陶瓷行業市場規模超過5000億元,從企業的銷售收入來看,馬可波羅、諾貝爾、新明珠、東鵬佔據前四,但他們的總佔比還不到10%,後面的企業則又小又多,市場格局極其分散。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是市場的必然選擇,趨勢一定是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市場向頭部企業集中,中小公司的日子將越來越難過。

未來怎麼走?每家企業都在竭精殫智。有人搞各種創新,有人搞產品細分,有人在謀求轉型,更有人搞併購整合,包括整和被整,這都是一種出路。但是無論哪一種出路,只不過是市場份額與市場秩序的重構,仍需要實力的比拼。

最現實的是,無論哪一種做法,最後都有出局者。因為存量市場的競爭,只有你死我活。對於弱者來說,冬天永遠都在。

細分是希望在更小領域內確立優勢,創新是渴望找到新的方式去贏得客戶,轉型在於能找到新的市場,而整合是企業之間的優勢重組,整與被整需要實現新的整體優勢。雖然路徑清晰亦然改不了競爭殘酷的本質,依然有著脫胎換骨的痛苦。

存量市場時代已經來臨,在這個時代的生存與競爭方式,你們都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