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天才”达芬奇:史上第一斜杠青年给我们的育儿启示

长大之后,我才明白,原来课本中的很多名人故事是真是假也未可知。

比如我们熟悉的达芬奇画蛋的故事。

“全能天才”达芬奇:史上第一斜杠青年给我们的育儿启示

无论故事是真是假,成就横跨艺术、科学、医学、军事等多领域的“全能天才”达芬奇,要论斜杠青年,史上第一非他莫属。

1、达芬奇和他的成就

列昂纳多.达.芬奇,1452年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芬奇镇,1519年5月2日逝世于法国。终年67岁。他在世的时间刚好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流传于世的画作大概有15幅,但每幅都是精品,以《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最为出名。

“全能天才”达芬奇:史上第一斜杠青年给我们的育儿启示

达·芬奇的父亲叫瑟·皮耶罗·达芬奇,是佛罗伦萨的法律公证员,十分富有。他的母亲卡泰丽娜是农妇,达·芬奇是他们的私生子。

他五岁前和母亲一起居住。1457年以后和他的父亲、祖父母、叔叔共同生活。

达芬奇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户外度过的,有时候小叔叔会陪他一起疯玩。他沉迷于观察大自然,喜欢看飞过的鸟,对水的性质非常感兴趣,甚至出于好奇解剖过壁虎。

达芬奇14岁的时候,父亲发现了他绘画上的才能,将他送到佛罗伦萨,师从当时著名的韦罗基奥学习绘画。那个时代的画家,兼具工匠技术,因此画室更像“工作坊”。

在那里,达芬奇从扫地开始,洗笔、做模特儿、学习绘画、做烛台、练习雕刻。六年时间,他几乎学习到了日后需要的所用基本功:画画、解剖、雕塑、冶金、几何,或许还有科学。

韦罗基奥受教堂委托绘制一幅《基督受洗》,达芬奇只画了其中一角的天使,老师看完之后只说了一句,“它是如此完美,看来我以后只能拿雕刻刀了。”

1482年,他前往米兰。在米兰,他以军事工程师、建筑师、画家、雕刻家和音乐师(达·芬奇的七弦琴弹得不错)的身份工作了17年。

在米兰的17年,达芬奇非常自由。他研究人体结构,是世界上第一个画出子宫中胎儿的人;1487年,他努力画出了完美比例的人体;继续观察水的流动并绘画;进行建筑工程、武器和机械构造的研究;……

“全能天才”达芬奇:史上第一斜杠青年给我们的育儿启示

从1490年起,他耗费20多年时间研究鸟类飞行及设计人类飞行器,他在手稿中构想了“直升机”、“扑翼飞机”、“飞行器”、甚至“降落伞”等。达芬奇留下了6000多页各类手稿、3.5万字笔记,记录了他对世界的精确观察和奇思妙想。

1519年,他与世长辞,据说是在当时的国王弗朗西斯怀中去世的。

2、达芬奇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

他对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

除过本身具有的非凡天分,他一生都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新领域,而且在多个领域达到了常人所不及的高度。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他的经历息息相关。

1)童年获得了充分自由

现代教育学和儿童发展理论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自然、环境以及儿童本能的巨大作用。

教育家卢梭就认为,教育要“归于自然”,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然、人、事物三方面教育培养起来的。

从这个观点来看,达芬奇的“自由”童年使他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感觉得到充分发展,观察力得以培养,好奇心得以保持。

他后来在艺术上的成就,与他在自由童年形成的敏锐感觉和观察力不无关系;对科学的强烈求知欲,也与童年的自由探索经历息息相关。

2)内心有爱,充满自信

达芬奇的母亲、父亲先后以怎样的态度对他,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他可以多年沉迷于自然来看,至少是没有被打扰或者禁止的。

还有一个证据,达芬奇从小是左撇子,竟没被强制纠正,说明他的状态是被家人接受和认可的。左撇子的他还学会了一项特殊技能,终其一生都在以镜像字书写。

当他表现出绘画天分时,父亲便帮他找“好师父”带他,让他的天分得到了专业练习。

在达芬奇的画中,女性的面目总是模糊的,但却具有朦胧美。达芬奇生命最初的五年,应该也是得到过母亲爱的滋养的。

5岁之后虽然失去了母亲的陪伴,但达芬奇的成长不缺爱和肯定,父亲、小叔叔、后来的老师,都给过他人生的温暖。

内心不缺爱,安全感十足,再加上有机会自由探索、展露才华,能够得到肯定,达芬奇对自己的才能非常自信。

3)文艺复兴时期的肥沃土壤

天才的成功,不可复制。

摄影上有个词叫“决定性瞬间”,就是一张照片,人物、时机、光线、拍摄技术等等,哪里都刚刚好,这个瞬间就能拍出“完美”作品。

达芬奇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时期,大量全才涌现的鼎盛时期站在巨人肩膀上诞生的“完美”作品,他的成就全面开花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

中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蒙氏教育也倡导要给孩子提供自由、有序、愉快、生机勃勃的环境,也说明了环境的重要作用。

学者朱迪斯.哈里斯在她的《教养的迷思》一书中就曾写到,父母只是在孩子生命早期产生一点点影响,大部分时间是同龄人、社会大环境等环境因素更重要。

达芬奇的成就,离不开“百花争鸣”、思想文化大解放的社会环境的滋养。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对人的成长也非常重要。

3、达芬奇的成长经历给我们的育儿启示

现代社会,育儿焦虑成为全民问题。

第74届雨果奖获得者、童行学院创始人郝景芳说,现代父母普遍焦虑,是因为把孩子的早期启蒙约等于天才培养了。

可谓一针见血。

天才可遇而不可求,我们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不过是普通人。更何况天才的童年都需要自由,普通孩子的童年怎可被安排的满满当当?

1)早教启蒙的关键是“点亮”,而非“灌水”

让孩子从小在自由的环境里多探索,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亮”好奇心,比焦虑让孩子教孩子上什么早教班、兴趣班重要得多。

育儿博主大J的女儿因为早产,有康复师帮助进行康复锻炼。

一位康复师是哥伦比亚教授,儿子3岁就进入纽约的天才项目,问及原因,康复师轻描淡写地说,“其实没什么,就是从小多带他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他从小就比较有好奇心,看得多了,了自然就了解得多,这些就是天才班会考核的内容。”

康复师的女儿从小学习芭蕾,还去巴黎演出,而学习芭蕾竟然是孩子自己决定的。就算学的很辛苦,一想到舞台上女孩的优美舞姿,她倒也一直坚持下来了。

让孩子多与自然接触、多观察,少打扰,尽可能提供环境让孩子提早熏陶,将来的兴趣选择就交给孩子自己吧。

就像达芬奇,从小没有上任何兴趣班,可大自然就是他最好的老师,社会环境就是对他最好的熏陶,它们合力点亮了他身上最原始的“天才”基因。

为人父母,我们能给孩子的,是提供选择和自由,而非强做决定。

2)融入日常生活的早教启蒙,再早都不早

写字要等孩子身体准备好,大概5、6岁再进行,专门的认字也不宜过早,但通过日常生活指认汉字、通过阅读绘本、童书潜移默化地认识汉字,再早也不早。

我女儿现在14个月,家里有一本绘本《上和下》,她已经很熟悉了,有时候我说,“看哪本绘本呢,《上和下》好不好?”她就会自己把那本绘本拿出来。未必是认识字,很可能是认识图画,但长期阅读下去,认识“上、下”这两个字是迟早的事。

同理还有数学、英语、科学、艺术等等的早期启蒙。

比如浮力的公式学习可能要到初中以后了,但在洗澡中让孩子通过洗澡玩具的浮起来、沉下去理解浮力,6个月以后就不嫌早了。

虽然不清楚达芬奇小时候有没有受到过早教启蒙,但小叔叔的陪伴玩耍、法律公证员父亲的书房可以随意进出,对他肯定是有一定积极影响的。

3)身体发展是第一

孩子出生的头几年,身体和大脑飞速发育,吃好睡好保持好心情,锻炼好身体,是比任何早教启蒙都重要的事。

培养孩子的规律作息,多带孩子游戏玩耍、去户外,同时锻炼孩子的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能力。

“全能天才”达芬奇:史上第一斜杠青年给我们的育儿启示

发展和神经科学证据表明,运动能力发展的时候,负责认知,负责协调多种信息、决策和时间预判的脑区,包括小脑和基底核区域,也会一起发展。

达芬奇童年户外疯跑,在大自然中探索,玩水看鸟甚至解剖壁虎,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能力应该得到了充分锻炼。阅读所需要的眼动控制能力、画画、书写所需要的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做事所需要的肌耐力,他身上都不缺乏。

学知识不着急,但错过了孩子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展的关键期,以后很难弥补。身体素质的基础扎实很关键,人生漫漫,全靠体力。

很大可能,我们的孩子不是天才,但我们的孩子可以是个身体好、有好奇心和梦想的幸福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